要素集聚:中国在全球化经济中的地位论文

要素集聚:中国在全球化经济中的地位论文

ID:11350262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1

要素集聚:中国在全球化经济中的地位论文_第1页
要素集聚:中国在全球化经济中的地位论文_第2页
要素集聚:中国在全球化经济中的地位论文_第3页
要素集聚:中国在全球化经济中的地位论文_第4页
要素集聚:中国在全球化经济中的地位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要素集聚:中国在全球化经济中的地位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要素集聚:中国在全球化经济中的地位论文..在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后的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实现中国“开放经济发展目标的动态演进”。核心的问题是以推进对外开放的总战略,保持和扩大中国集聚世界要素的能力,继续扩大中国的经济规模,从而增强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对外开放从“以廉价劳动力参与国际分工”开始,现在需要及时提出“全方位、多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目标。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已经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日益重大的影响。随着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日益紧密,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化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地位而在其中承担了特殊的功能。认识这种功能和地位性质..,

2、是认识中国国力的理论基础,也是持续提升中国国力的战略依据。经济全球化与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经济全球化使商品与服务的国际贸易障碍大大消除,但更重要的是资本、劳动力、技术、标准、品牌、人才、管理、经济网络、销售渠道等广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障碍大大消除。由此构成了世界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基本特征。要素国际流动的目标是寻求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但是,要素的国际流动并非意味着要素会对称地或均衡地在世界各国之间进行。恰恰相反,要素国际流动导致的是要素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的集聚。也就是说,一些国家的资本、技术、标准、品牌、优秀人才、跨国经营网络等广义要素会集聚到另一些

3、国家或地区,使这些国家或地区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主要生产者。要素集聚是全球化经济一种特有的资源配置方式,它构成了全球化经济的基础特征,也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实现优化配置的具体体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素的国际流动存在着结构性的偏向,主要表现为资本、技术、优秀人才等高级要素极易流动,而一般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低级要素的流动不充分甚至基本不能流动,由此导致要素流动主要表现为高级要素拥有国家的要素向某些低级要素拥有国家流动。要素流动的结构性偏向导致了要素集聚的结构性偏向,即表现为高级要素拥有国家的高级要素以资本形成等方式向某些低级要素拥有国家集聚,从而

4、生产加工能力和出口能力向这些低级要素拥有国家集中。这一流动的核心特征是:流动性较强的要素向拥有流动性较低要素的国家流动,后者由于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趋势而成为要素集聚地,进而成为世界工业品的主要的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世界经济体系经历了“中心外围阶段”、“垂直分工阶段”和“水平分工阶段”以后,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起又开始进入了“要素合作阶段”。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投资的普遍化,使广义生产要素流动更加扩大。成功的开放型国家中集聚了来自世界的大量生产要素,使这些国家的生产从而出口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组成部分,这是生产要素组合全球优化的表

5、现。普遍的要素流动和跨国要素组合,使生产出口产品的要素国家属性淡化,产品的生产者不再是主要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于是,“要素合作”,即广义生产要素通过国际流动在若干国家组合进行生产,已经比原来任何意义上的“国际分工”更能体现这一阶段世界经济的性质。全球化下的生产要素高度流动、并导致了生产从而出口在一部分国家集中的新格局,是当前世界经济体系的基础性特征,影响并决定着世界经济的运行特征。要素集聚能力——当代国家的核心能力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使“要素集聚能力”成为一种新型国家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还是一个国家的核心能力。要素集聚能力所以能成为一种新型国家能力,是因

6、为这种能力使国际社会对这个国家产生了新的特定的依存性,即“要素增值的依存性”。发达国家拥有大量先进生产要素,但离开了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离开了生产过程,离开了较稳定的生产投资环境,这些要素就不能增值。同时,当多个国家存在着相似条件时,一国更大的增值性也就意味着该国更大的集聚能力。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要素之所以大量集聚中国,源于中国拥有比其他国家更为强大的要素集聚能力。要素集聚能力是一国创造和拥有的、以吸收外资为载体的、集聚资本、技术等广义生产要素的能力。中国的要素集聚能力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中国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正是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消除了要素向境内流

7、入的政策障碍,国内体制的不断改革创造了要素集聚的市场和体制条件,构成了集聚各国广义生产要素的强大的引力场。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的坚固体系,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激发了巨大的经济活力,使国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有了最重要的国内经济体制基础。劳动者强烈的致富欲望转变为巨大的改革动力,推动了国家体制向开放型市场的转型。农村改革释放了巨大的廉价劳动力,土地资源配置得到了优化,大大促进了国家参与国际要素合作的要素优势的形成。分权式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使各级地方政府有发展经济的巨大积极性和强大功能,从体制上和政策灵活性上形成了中国争取国际要素流入的巨大引力。多种经济成分

8、的经济结构分别发挥了效率与稳定不同的经济社会功能,确保了这个巨大经济体在高速发展中的稳定,从而为国际要素流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