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2006)摘要

中国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2006)摘要

ID:11353375

大小:10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1

中国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2006)摘要_第1页
中国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2006)摘要_第2页
中国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2006)摘要_第3页
中国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2006)摘要_第4页
中国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2006)摘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2006)摘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2006)摘要重症病人救治的目的在于保护支持多器官功能,恢复机体内环境稳定;救治手段则可以大致区分为祛除致病因素和保护器官功能。机体器官功能的维护有赖于循环(组织灌注)和通气氧合功能的正常。当重症病人的病理损伤来势迅猛时,致病因素一时难以立即祛除,器官功能若强行代偿则有可能因为增加代谢氧耗做功而进一步受到损害。因此,通过镇痛镇静的治疗手段使得重症病人处于“休眠”状态,降低代谢和氧需氧耗,以适应受到损害的灌注与氧供水平,从而减轻强烈病理因素所造成的损伤,为器官功能的恢复赢得时间创造条件。ICU中的治疗是一个

2、整体,任何一个环节的缺陷都可能影响整体疗效。因此,镇痛镇静治疗与其它各种治疗手段和药物一样重要,不可或缺,需要危重症医师认真重视并掌握,趋利除弊,合理应用,以达到更好地挽救重症病人生命的目的。推荐意见1。镇痛镇静治疗应作为ICU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B级)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与恐惧感,使病人不感知或者遗忘其在危重阶段的多种痛苦,并不使这些痛苦加重病人的病情或影响其接受治疗。故此,镇痛与镇静应作为ICU内病人的常规治疗。推荐意见2:实施镇痛镇静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祛除或减轻导致疼痛、焦虑和躁动的诱因。(E级)尽可能采用各种非药物手段(包括环

3、境、心理、物理疗法……)祛除或减轻一切可能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之上,开始镇痛与镇静治疗。推荐意见3:对于合并疼痛因素的病人,在实施镇静之前,应首先给予充分镇痛治疗。(E级)50%以上的ICU病人存在需要处理的疼痛。镇痛与镇静治疗并不等同,对于同时存在疼痛因素的病人,应首先实施有效的镇痛治疗。镇静治疗则是在先已祛除疼痛因素的基础之上帮助病人克服焦虑,诱导睡眠和遗忘的进一步治疗。推荐意见4:对焦虑病人应在祛除各种诱因基础上给予镇静治疗(D级)。焦虑,一种强烈的忧虑,不确定或恐惧状态。50%以上的ICU病人可能出现焦虑症状。减轻焦虑的方法包括

4、保持病人舒适,提供充分镇痛,完善环境和使用镇静药物等。因此,焦虑病人应在充分镇痛和处理可逆性原因基础上开始镇静。推荐意见5:在充分祛除可逆诱因的前提下,躁动的病人应该尽快接受镇静治疗。(C级)躁动是一种伴有不停动作的易激惹状态,或者说是一种伴随着挣扎动作的极度焦虑状态。在综合ICU中,70%以上的病人发生过躁动。躁动可导致病人与呼吸机对抗,耗氧量增加,意外拔除身上各种装置和导管,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应该及时发现躁动,积极寻找诱因,纠正其紊乱的生理状况,如:低氧血症、低血糖、低血压和疼痛等。并为病人营造舒适的人性化的环境,向病人解释病情及所

5、作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尽可能使病人了解自己病情、参与治疗并积极配合。推荐意见6:为改善机械通气病人的舒适度和人-机同步性,可以给予镇静镇痛治疗。(E级)推荐意见7:为提高诊断和治疗操作的安全性和依从性,可预防性采取镇静镇痛。(E级)推荐意见8:ICU病人一旦出现谵妄,应及时处理。(B级推荐)谵妄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暂时性的意识混乱状态。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和认知功能改变是谵妄的临床特征,意识清晰度下降或觉醒程度降低是诊断的关键。谵妄表现为精神状态突然改变或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紊乱和意识状态改变,伴有或不伴有躁动状态。谵妄也可以表现为情

6、绪过于低沉或过于兴奋或两者兼有。情绪低沉型谵妄往往预后较差,情绪活跃型谵妄比较容易识别。研究表明机械通气病人谵妄发病率可达70-80%。推荐意见9:应该采取适当措施提高ICU病人睡眠质量,包括改善环境、非药物疗法舒缓紧张情绪。(B级)推荐意见10:采用非药物措施后仍然存在睡眠障碍者,可应用药物诱导睡眠。(E级)睡眠障碍可能会延缓组织修复、减低细胞免疫功能。睡眠障碍的类型包括:失眠、过度睡眠和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等。尽管采用各种非药物措施(减少环境刺激、给予音乐和按摩治疗等),在ICU内许多病人仍然有睡眠困难,多数病人需要结合镇痛、镇静药物

7、以改善睡眠。推荐意见11.应对ICU病人进行疼痛评估,选择恰当的方法定时评估疼痛程度及治疗反应并记录。(C级)。推荐意见12.病人的主诉是评价疼痛程度和镇痛效果最可靠的标准。推荐临床使用NRS来评估疼痛程度。(B级)。推荐意见13.观察与疼痛相关的行为(运动、面部表情和姿势)和生理指标(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并且监测镇痛治疗后这些参数的变化也是评估疼痛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对不能交流的病人。(B级)。疼痛评估方法有语言评分法(Verbalratingscale,VRS)、视觉模拟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数字评

8、分法(Numericratingscale,NRS)、面部表情评分法(FacesPainScale,FPS),其中VAS或NRS评分常被用于文献表述,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疼痛难忍,两者之间的痛(微痛、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