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义虚词辨析40例

近义虚词辨析40例

ID:11433086

大小:5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2

近义虚词辨析40例_第1页
近义虚词辨析40例_第2页
近义虚词辨析40例_第3页
近义虚词辨析40例_第4页
近义虚词辨析40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义虚词辨析40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近义虚词辨析40例易混淆的近义虚词,是高考复习的一大难点,针对这类试题应当从何入手,笔者认为,首先要搞清楚关联词的搭配关系,掌握虚词的意义,辨析异同,其次,要结合所提供的材料,认真理解句意,根据语境分析所供材料的内部层次,辨明层次之间的关系,准确的选择关联词。为了能够搞清近义虚词的关系,使考生在复习中有所借鉴,现将教学中遇到的常用虚词归类分析,以供参考。1、再——又例1、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又、再)看了一阵。(答案:又)[辨析]:“再”和“又”都是副词,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的重复或继续,但“再”多用于未实现或经

2、常性的动作。而“又”则表示已实现的动作或行为。该句中“他”前面已“看了一阵”,表示动作已经实现,而后面又“看了一阵”,表示前一动作的重复,所以选取“又”。2、从而——进而例2、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从而、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答案:从而)[辨析]:二者都是连词,用来连接两个分句,“从而”用以引出下文的目的或结果,“进而”则表示在前一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行动,表示递进关系。该句中的“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是“贪图小利的人”带来的结果,所以应选用“从而”。3、得以—加以例3: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当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

3、脱离整体而单独(得以、加以)解决。(答案:加以)[辨析]:“得以”是个助动词,有“(借比)可以”“可能”“可以”的意味,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也不能用于否定的形式。而“加以”作为动词,表示如何对待或处理前面所提到的事物。该句中后半句用于否定的形式,有否定词“不能”,无法与“得以”搭配。而“不能脱离整体”去“解决”是对前面所提事物的处理,所以用“加以”。4、一再——再三例4:中美关系(一再、再三)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答案:一再)[辨析]:二者都是副词,有时可以互换使用。在表示人的主动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用“一再”和“再三”都可以。但在不是表示人的主动动作行为动词前面就只能

4、用“一再”,不能用“再三”。该句中“动荡”的主体不是人,是“中美关系”,“动荡”也不是人所主动做出的某种行为动作,所以选取“一再”。5、稍微——多少例5:你比他只是(稍微、多少)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答案:稍微)[辨析]:二者都表示“数量不多,程度不深”,有时也可以互换使用。区别:一方面“多少”一般只能与积极意义的形容词或往大里说的形容词连用,“稍微”则不受这种限制;另一方面“稍微”能够与表示限制的范围副词“只”连用,“多少”则不能。该句中有限制范围副词“只”,而“多少”不能与之连用,所以选取“稍微”。6、常常——往往例6:古往今来,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常常、往往)是耐

5、得住寂寞的人。(答案:往往)[辨析]:二者都有“差不多”的意思,可以互换使用。“常常”是“强调事情或行为动作发生的经常性和频繁性”;而“往往”是“强调按照经验在某种条件下的情况通常是这样的”。该句中“耐得住寂寞”是“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的条件,具有某种规律性,所以选用“往往”。7、终于——终究例7:你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不按科学规律办事,(终于、终究)会犯大错误的。(答案:终究)[辨析]:二者都是副词,“终于”表示预料和期望中的某个事件情况,或肯定要发生的事件(情况),在经历了一个过程以后,毕竟发生了。“终究”用在助动词前边,表示预料、期望或肯定要发生的事情必将发生。“终于”只能用

6、于已经发生的情况,“终究”没有这个限制,而且更多用于未来。该句中“会犯大错误的”是肯定要发生的事情必将发生,所以应选用“终究”。8、尤其——十分例8:一进动物园,我们就看到小熊猫,它们样子漂亮,活泼好动,(尤其、十分)可爱。(答案:十分)[辨析]:二者都是副词,“尤其”表示几种事物或情况中,有一种比其余的突出、明显、重要。前者和后者可以是包含关系,也可以是并列关系,但二者之间必须有某种相同点。表示递进关系。“十分”表示程度很高,跟“非常”相当,可以修饰形容词,也可以修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该句中“可爱”这个心理活动的动词,只能由程度副词加以修饰,“尤其”表示递进关系,而此语句并

7、无递进关系,所以该句选用“十分”。9、因为——既然例9:(因为、既然)你同意这样做,那我就照办。(答案:既然)[辨析]:二者都表示因果关系,“因为”可用在主句的前面或后面,常跟“所以,之所以”呼应。“既然”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主从复句的副句中,主句中往往用“就”、“便”、“总”等副词与之相呼应,在副句中提出原因,主句说出由此推出的结果。该句中“同意这样做”是原因,“照办”是随之而得出的结果,所以该句选用“既然”。10、由于——因为例10:他没能参加这次考试,(由于、因为)他的工龄还不到半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