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二讲《楚辞 · 渔父》

大学语文第二讲《楚辞 · 渔父》

ID:11485859

大小:2.75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8-07-12

大学语文第二讲《楚辞 · 渔父》_第1页
大学语文第二讲《楚辞 · 渔父》_第2页
大学语文第二讲《楚辞 · 渔父》_第3页
大学语文第二讲《楚辞 · 渔父》_第4页
大学语文第二讲《楚辞 · 渔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第二讲《楚辞 · 渔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楚辞屈原的生平和创作《楚辞·渔父》赏析“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泛指楚地的歌辞,后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关于“楚辞”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关于《楚辞》采用楚国方言,记载的是楚国的地理,描写的是楚国的风物,富有地方特色,是与当时的北方中原文化相对的南方楚文化的代表。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表现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楚辞的特点楚文化楚文化指春秋战国时期在

2、今湖北形成,而后在湖北、湖南、河南南部、安徽西部等地发展起来区域文化。其主要构成为六大支柱:青铜冶铸、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美术音乐、老庄哲学及屈骚文学。自然环境:丰富的物质条件楚人性格:较少压抑而显得活跃楚国艺术:较强的个体意识、激烈动荡的情感、奇幻而华丽的形式楚环境对楚文化艺术以及楚辞的影响江陵天星观1号墓曾侯乙墓相关绘画与音乐的证据毛公鼎(陕西岐山出土)司母戊鼎(河南省安阳县武官村出土)相关绘画与音乐的证据相关绘画与音乐的证据相关绘画与音乐的证据相关绘画与音乐的证据楚文化的文化精神:奇谲浪漫《汉书·地理志》:“楚人信巫鬼,重淫祀。”句子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多用“兮”字,语句曼

3、长流利,灵活多变,有停顿、有延伸,委婉而多情致。结构宏大,篇幅较长楚辞的特点现存的歌辞,较早的有《孟子》中记录的《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论语》中的《楚狂接舆歌》: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刘向《说苑》所载《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1、屈原其人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出身贵族。战国后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

4、县)人。“一个家世”“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两次流放”大约在楚怀王二十五年左右,屈原遭受第一次流放,被放逐于汉北.顷襄王十三年前后,屈原被再次流放于沅、湘一带。公元前278年,秦兵攻破楚都城郢,屈原怨愤绝望,自投汨罗江而死,据传时为五月五日。“三种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四种忧愤”“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方正之不容也,邪曲之害公也”屈原外貌: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驾青虬兮骖白螭……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涉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屈原既放,游于江

5、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屈原的作品大部分写于两次放逐的生活中,凡二十三篇:《离骚》、《天问》、《招魂》、《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争议作品:《渔父》《卜居》2、屈原作品他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真挚的爱国情怀,创造了“楚辞”这一新的诗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浪漫主义伟大诗人。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楚辞·渔父》赏析文本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

6、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译文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

7、此被放逐。”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