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物 教 学 中 的 求 真 与 求 美

生 物 教 学 中 的 求 真 与 求 美

ID:11539692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2

生 物 教 学 中 的 求 真 与 求 美_第1页
生 物 教 学 中 的 求 真 与 求 美_第2页
生 物 教 学 中 的 求 真 与 求 美_第3页
生 物 教 学 中 的 求 真 与 求 美_第4页
生 物 教 学 中 的 求 真 与 求 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 物 教 学 中 的 求 真 与 求 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物教学中的求真与求美摘要生物学是一门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而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真谛在于求美。教学中的求“真”是目的,求“美”是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生物科学中所蕴含的美育资源,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形象生动、寓教于乐的审美、创美教育。使学生轻松愉快、“自然而然”地获取新知识,培养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科素养,达到以“美”激“情”,以“美”求“真”。关键词生物教学求真求美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中要积极贯彻“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育思

2、想,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体验式学习。教师也就要相应地对教材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进行创新,“为学习设计教学”,注重过程与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认知工具。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生物科学的教学和学习,学生既要准确掌握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还要养成实事求是、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形成规范严谨的思维品质和学科素养;也

3、即是达到教学中的求“真”。同时,生物科学中处处体现着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科学之美以及科学家的人格美。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生物科学中所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积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美育因素,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形象生动、寓教于乐的审美、创美教育。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进入美的境界,达到以“美”激“情”,以“美”求“真”。一、利用生物科学中的自然美进行形象化教学,实现生物教学中的知识目标生物界物种繁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展现生命的自然美,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如学习生物

4、的形态、结构时,多采用现场教学,或选用适当的实物及标本,让学生们亲手试一试、摸一摸,通过感官的协同活动来感知美和形成美的表象,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又如: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如挂图、投影、幻灯、录像、多媒体等来增强视觉效应,将文中枯燥的文字和单调的讲述转变为丰富多彩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具体的、鲜明的、可感知的形象来反映大自然中生物体的真与美,通过由“美”进入,有“情”参与,最终实现知识的求“真”。二、利用生物科学中的科学美进行探究式教学,注重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生物学中几乎每一个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生物学

5、家通过反复实验推导和论证的,都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它不但揭示了人们思考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想过程,并且整个探究过程是以审美心理为导向的,比如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遗传基本规律的发现、以及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建立都是如此。生物学理论是对生物美的概念化,是以简洁的形式来说明复杂的现象。又如DNA双螺旋结构以及DNA在复制时采取的边解旋边复制、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体现出的对称美和科学的严谨美。同时,生物学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青霉素的发现与应用,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基因疗法的研究与应用,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美的变化。总之,

6、生物科学不论在理论与实践上还是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映射出科学美的绚丽光辉。艺术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生物》教材中,美无处不在,有优美的彩图,有简洁的表解,有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科学美是生物学中最具魅力但又最具隐蔽性的审美因素。教学过程中,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和学生的“发”,教师的责任是努力把丰富多彩的生物美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主动去体会、乐于探索、勤于思考,从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德国学者叔本华说:“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

7、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如高中生物《DNA是遗传物质》这一部分,是课本中的难点,内容又比较抽象,话题也不新鲜。如何吸引学生,激发其兴趣,并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这一过程呢?可以把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制成精美的课件,反映在教室的大屏幕上,师生一同穿越“时空隧道”,从1928年开始走近今天,人类智慧的美打动了学生的心。原来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F.Griffith,1877----1941)做了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发现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够使无毒型“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型的“S”型细菌,哪究竟“转化因子

8、”为何物呢?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O.Sve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