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日本抓住的重要时机

甲午战争日本抓住的重要时机

ID:11544591

大小:34.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2

甲午战争日本抓住的重要时机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甲午战争日本抓住的重要时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甲午战争日本抓住的重要时机:打断中国早期现代化2012年09月11日凤凰网历史张晓羽本文摘自《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作者:张晓羽,本文系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2、甲午战争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延误19世纪9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向帝国主义阶段过度,而几乎与中国早期工业化同时起步的日本,在“置产兴业”政策的引导下,其工业化建设已成一定规模,也加入了帝国主义阵营。但日本是一个先天不足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加之1890年日本又爆发经济危机,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

2、本统治者为了摆脱困境,转移国内人民的斗争视线,更加迫不及待地扩军备战,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当时,中国是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贫弱大国,并且国内资源丰富。于是,日本希望以政府投资战争的方式来摆脱统治困境,转移人民的斗争视线,谋求自身发展。终于以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为契机,发动了蓄谋己久的侵华.钱争—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李鸿章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从而使清军贻误战机,最终以中国被迫接受《马关条约》而告终。《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签订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它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发生于1894一1895年的中

3、日甲午战争,其持续时一间并不长,波及范围也不广,但是它给中国造成的创伤却是无比深痛的,中国为此而付出的损失也是无比巨大的。其中,最直接的破坏性影响是,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打断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1)自强不成,求富未果首先,甲午中日战争从军事上宣告了洋务运动“自强”不成。洋务运动兴建的新式军队和军用设施,包括军用企业和防御工事,是“自强”的物质基础和重心。其中军事设施是服务于军队建设的,新军乃“自强”的核心所在。而北洋海陆军则是新军中的精华,是李鸿章数十年来不惜重金、不遗余力在“购备西洋精利军器为第一要著”的

4、建军原则下建立起来的,是当时全中国第一支“劲旅”。就以北洋舰队为主力的海军而言,拥有较多的新式铁舰、快船和蚊船,军容之盛,远非南洋和福建海军所能比拟;就以直隶淮军为主力的陆军来讲,拥有精兵约21000人,无论在训练上,还是在装备上,都是为各省驻防兵、绿营兵,甚至湘军所望尘莫及的。陆军方面,自1594年7月牙山溃败始,从朝鲜战场到国内战场,节节败退,溃不成军。海军方面,北洋舰队在1894年7到9月的牙山口外和大东沟两役中始受一创。后至1895年2月在威海卫之战中,又遭重创,海军提督丁汝昌被迫服毒自杀,一些卖国官兵乘机

5、降日,将残余军舰11艘及刘公岛炮台军械全送给了敌人。至1895年4月,北洋海陆军全军覆没。它的覆没,在一定的程度上宣告了洋务运动“自强”的破产。战后,虽然清政府组织的“自强”活动仍在继续,但由于失去了政府的则政支持和民用企业的财力支持,“自强”活动的规模大不如从前。例如,海军建设基本停滞,军事企业建设也停顿下来,原有的一些军用企业苟延残喘,无以为继。此时的“自强”活动,主要表现在练兵方面,即使在练兵方面,也远远没有达到计划要求。战后,清政府认识到淮、湘军己经无用,提出了征练三十万新兵计划。而真正按计划练成的只有张之

6、洞的“自强新军”和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人数上远没有达到三十万。战后清政府组织的“自强”活动已是强弩之末,在规模上也谈不上一场运动了。总之,甲午战争一方面使北洋海陆军全军覆没,另一方面使战后“自强”活动的大大萎缩,使洋务派付诸重金和心血的“自强”之梦破灭。其次,甲午中日战争在经济上宣告了洋务运动“求富”未果。洋务运动后期兴办的民用洋务企业是“求富”的物质基础和核心。《马关条约》规定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并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因为列强享有“利益均沾”的特权,即正式承认了各国资本在华直接投资的合法权利,使帝国主义对华经

7、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上升为资本输出。此规定的实施直接造成了中国民用企业的纷纷破产。战后,由于支付巨额战争赔款,清政府的财政陷入绝境,非但无力继续投资洋务企业,而且对民用企业实行“丢盔弃甲”的政策。1895年6月,清政府发布上谕,决定将民用企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即主要是甩卖给国内的官僚、地主和商人,例如将投资达580多万两白银的汉阳铁厂以3万两给了道员陈明远,再如开平煤矿改由目不识丁的醇王府侍役张翼承办。在被甩卖的洋务企业中,一些因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外加列强用“中外合资”、贷款等手段对其诱骗,从而被列强控制或直接沦

8、为列强在华资本,如1903年日本用贷款的方式攫取了大冶铁矿的控制权、1900年英国用“中外合资”的手段骗取了当时最大的采煤企业开平矿务局。其余的一般转化为民族资木主义企业。洋务民用企业的纷纷丧失,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洋务运动“求富”的破产。战后,不甘败落的清政府一面对民用企业实行大甩卖,一面又进行新的“求富”活动。但,这时的“求富”活动主要局限在开办银行一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