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遗传与育种(09140)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09140)

ID:1157132

大小:155.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7-11-08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09140)_第1页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09140)_第2页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09140)_第3页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09140)_第4页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09140)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0914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微生物遗传育种》课程(09140)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微生物遗传育种课程代码:09140学时与学分:76学时4学分(理论课52学时,实验课24学时)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必选)授课对象:生物工程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微生物育种学》课程是为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选修课,可在学生学习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之后选修该课程。该课程主要教授微生物育种的理论基础、诱变育种、代谢控制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微生物育种的相关原理和具体方法,为从事生物工程领域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打下

2、基础。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章节内容课时第一章绪论1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基础2第三章基因突变3第四章工业微生物育种诱变剂4第五章工业微生物产生菌的分离筛选6第六章工业微生物诱变育种6第七章工业微生物代谢控制育种6第八章工业微生物杂交育种3第九章工业微生物原生质体育种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6第一〇章微生物基因组改组育种3第一一章基因工程育种3第一二章分子定向进化育种3第一三章高通量筛选技术3第一四章工业微生物菌种复壮与保3试验1细菌的原生质体融合6试验2乳酸菌筛选及抑菌作用研究6试验3香菇杂交育种6试验4细菌营养缺陷型筛选试验618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

3、绪论教学目的:了解微生物育种在发酵工业中的地位,理解微生物育种的进展。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微生物育种在发酵工业中的地位以及工业微生物育种的进展。重点与难点:重点:微生物育种的进展。难点:当前微生物育种的主要技术概览。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手段,图片展示、讲述法。主要内容:第一节工业微生物育种在发酵工业中的地位一、微生物菌种二、微生物菌种的重要性三、微生物菌种特性四、菌种来源第二节工业微生物育种的进展一、自然选育二、诱变育种三、杂交育种四、代谢控制育种五、基因工程育种六、基因组改组(genomeshuffling)七、分子定向进化(m

4、oleculardirectedevolutionofenzyme)八、高通量筛选技术(Highthroughputscreening,HTS)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基础教学目的:了解微生物遗传的基本知识,掌握微生物基因组的组织与结构。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回顾、了解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掌握微生物基因组的组织与结构。重点与难点:重点:微生物基因组的组织与结构。难点:微生物基因组与其他生物基因组的主要区别。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手段,图片展示、讲述法。主要内容:第一节染色体一、染色体形态二、原核生物及病毒染色体结构三、真核生物染色体结构四、染色体数目第二节核酸一、核酸

5、18二、RNA三、DNA第三节基因的组织与结构一、基因组二、基因三、遗传密码第三章基因突变教学目的: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掌握基因突变的本质和表型延迟现象。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掌握基因突变的规律和突变类型,理解突变型筛选的方法,理解影响因素和诱变作用的专一性,掌握表型、表型延迟的概念及突变的修复。重点与难点:重点:基因突变的本质和表型延迟现象。难点:基因突变的规律和突变类型,突变型筛选方法。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手段,图片展示、讲述法。主要内容:第一节突变的分子机制一、基因突变二、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组变第二节突变引起遗传性状改变一、突变引起遗

6、传性状改变二、突变型的种类第三节突变体的形成一、突变体的形成过程二、突变的修复三、突变的表型效应四、表型延迟第四章工业微生物育种诱变剂教学目的:掌握微生物育种各种诱变剂及其诱变机理,了解诱变剂处理方法。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诱变剂的概念、常见诱变剂的种类和诱变机理,了解各种诱变剂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处理方法。重点与难点:各种诱变剂的作用机理。重点:各种诱变剂的作用机理。难点:诱变剂作用机理及其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处理方法。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手段,图片展示、讲述法。主要内容:第一节物理诱变剂一、物理诱变剂的生物学效应二、非电离辐射——紫外线三、电离辐射18四、近年

7、来发展的新型物理诱变剂第二节化学诱变剂一、碱基类似物二、烷化剂三、脱氨剂(以亚硝酸为例)四、移码诱变剂五、羟化剂(以羟胺为例)六、金属盐类七、其他化学诱变剂八、化学诱变剂的安全操作第三节生物诱变剂一、噬菌体二、基因诱变剂第五章工业微生物产生菌的分离筛选教学目的:掌握微生物野生菌株的分离筛选方法。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微生物的取样、好氧菌的分离筛选、厌氧菌的分离筛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极端微生物和生物可降解塑料生产菌的筛选分离方法。重点与难点:重点:微生物野生菌分离筛选程序和方法。难点:各种微生物野生菌筛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手段,图片展示

8、、讲述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