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jpeg图像快速被动取证方法

浅析jpeg图像快速被动取证方法

ID:11590195

大小:294.50 KB

页数:191页

时间:2018-07-12

浅析jpeg图像快速被动取证方法_第1页
浅析jpeg图像快速被动取证方法_第2页
浅析jpeg图像快速被动取证方法_第3页
浅析jpeg图像快速被动取证方法_第4页
浅析jpeg图像快速被动取证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jpeg图像快速被动取证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析JPEG图像快速被动取证方法1、相关定义1.1、计算机取证技术基本概念、法学以及刑事侦查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国内在计算机取证这一学科上的研究与实践的时间都不长。但是在打击并遏止计算机犯罪,维护社会的公正、公平,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时对计算机主机上取得的证据有越来越多的依赖。人们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取证都比较熟悉,然而了解通过分析计算机和网络的有关状态、运行过程、文件信息等可以获得嫌疑人员的违法或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我们熟悉的计算机系统在一些犯罪案例中却变成了黑客入侵的对象,被黑客利用,而导致重要信息外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它成为了某些不法分子直接危害社会的工具;又

2、或者它被犯罪分子用做犯罪信息的存储器。无论犯罪分子如何利用计算机图谋不轨,通常计算机以及它的外设中都会留下大量与犯罪行为有关的数据。我们可以依据科学的技术和方法找到能证明特定事实的证据,从而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21.2、计算机取证的定义与发展历史对于计算机取证这样一个交叉学科来说,国际、国内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LeeGarber在IEEESecurity上发表的论文中定义计算机取证是:分析硬盘、光盘、软盘、Zip和Jazz磁盘、内存缓冲以及其他形式的存储介质以发现犯罪证据的过程。计算机紧急事件响应组CERT和取证咨询公司NTI(NewTechnologiesIn

3、corporated)给出了如下的定义:计算机取证包括了对以磁介质编码信息方式储存的计算机证据的保护、确认、提取和归档。我们参考了一般取证的含义后认为计算机取证是运用计算机及相关理论和方法以获取可以证明某个客观事实为目的,使用软件和工具,按照预定合法的流程,对计算机系统中的相关信息的提取、分类、保护、归档的过程。[4]1.3、手机取证概念手机取证是在合法、合理的电子取证场所,通过采用正确的取证方法,从手机及相关设备(包括手机内存、手机SIM卡、短信服务商、移动网络运营商和外置存储卡等)中提取电子证据,并对提取证据进行保存和分析,从中获取能被法庭接受能的有用证据的过

4、程[38]。1.4、相关概念4.1.1凸显的认知观点人们对同一个事物或行为活动进行认知时,由于认知方式的不同,呈现在大脑中的方式也会不同,这一差异性主要是由于人们的注意焦点不同、对象的显著性不同、观察视角不同、观察方向不同,由此导致的差别称为凸显程度的不同。人们在对一个事物或行为活动进行观察时,对象自身作为注意焦点显示出来的不同属性进入我们的观察视角的时候,凸显程度是不同的。对象的显著性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特点,还取决于观察者的观察视角,取决于不同观察者的观察方式。一个行为同时作用于不同的对象,哪个对象受影响最大,最能引起观察者的注意,除了根据每个对象与行为之间的关

5、系及行为发出的作用力来确定以外,还要根据它们的受影响状态在我们的大脑中呈现的方式。而这个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经过观察者的主观感知而形成的。所以,有些接受者在张三看来是行为的受影响者,但可能在李四看来却不是,甚至有些对象虽然不是行为以内的,不是行为的参与者,但因为观察者的观察视角而有可能成为行为的受影响者。人对世界的观察,是以一个特定的对象为参照点去观察,所以说观察视角并不是单一的,对一个行为的观察也是如此。人们随时都可以把注意力从这个对象转移到那个对象,通过改变参照点,来改变观察视角。从不同的视角对同一个行为观察我们会获得不同的认知。人们对同一行为认知的差异性是由不

6、同的认知方式产生的。人们因观察视角、注意焦点、观察对象的显著性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认知,认知方式的不同,概念或概念结构的形成就会呈现差异性。认知方式的不同就决定着行为事件中各参与者之间的不同关系。所以,对任何一个现象的认知都不是绝对客观的,而有认知者不同程度的主观成分加于其中。任何行为都在一个空间里和一个时间上发生,所以行为事件应该具有方向性,换言之,方向性是所有行为的属性,即使发生在我们大脑里的行为也同样按第四章“给”表处置被动的认知分析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一个特定的方向发生,在为一种行为确定方向时,我们都会寻找一个参照点。我们可以把现实中的行为事件看成动作

7、链(actionchain)13,能量流总是从动作的发出者到动作的接受者,所以行为的方向因而具有单向性。但我们应该区分现实世界中的行为动作的方向与人们通过对之进行认知而获得的行为事件的方向。我们对一个行为进行观察时,往往在参与者中选择一个参与者为观察起点或凸显对象,将它作为参照点去观察其它参与者。比如说”打”这个行为,”A打了B”,人们要在A和B两个参与者中选择一个作为参照点去观察另一个。若以A为观察起点去观察B,人们看到A将”打”这个行为的作用力作用于B;若以B为凸显对象,在人们的感知中,B是受到了A所发出的”打”这个行为的作用力14。4.1.2隐喻和转喻隐喻和

8、转喻不仅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