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辅修)教学计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辅修)教学计划

ID:11628762

大小:12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3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辅修)教学计划_第1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辅修)教学计划_第2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辅修)教学计划_第3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辅修)教学计划_第4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辅修)教学计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辅修)教学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辅修)教学计划一、专业简介本专业适应21世纪信息化社会及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愿意投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特别是为安徽及地方经济的崛起做出应有的贡献,具备信息系统和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基础教学、应用和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二、培养规格与培养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科和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3、掌握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及应用等方面知识。4、获得较好的工

2、程实践训练,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5、具有较强的科学实验、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在本专业领域内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文献检索、生产组织管理能力。8、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三、修业年限修业年限2—3年四、辅修学时与学分辅修学时:868辅修学分:56五、辅修学位工学学士学位六、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等相近专业:电子科学技术专业、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主干学科:电子科学、电子信息工程主干课程

3、: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信息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机械制图、数字电视原理与应有、计算机仿真七、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类别课程序号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分配学期和周学时考核方式总学时讲授实践四五六七八专业课程1083122005电路原理47262104考试2083123009信号与系统47262104考试3083123006模拟电子技术36050103.5考试4083123007数字电子技术46050103.5考试5083123010微机原理与接口35040103

4、考查6083123011数字信号处理46050103考试7083123012机械制图2302考查8083124015高频电子线路35040103考试9083124016传感器原理24030102.5考查10083125041可编程器件及运用24030102.5考查小计31534学位课程1信息论与编码4724考试2通信原理47272164考试3数字电视原理36072123.5考查4单片机原理2503考查5传感器原理2402.5考查6嵌入式系统/PLC原理2402.5考查小计17334实践环节教育实习或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8安排在8学期√考查合计56868八、主要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83123

5、006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总学时:60周学时数:4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分析基础主要内容:介绍用电子线路传输和处理模拟电学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课程包括: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和多级放大电路,放大电路中的反馈;正弦波振荡电路;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和集成运算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模拟电子电路读图。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清华大学电子教研组编清华大学出版社《模拟电子线路》(Ⅰ)(Ⅱ),谢沅清编,电子科大出版社课程编号:083123009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总学时数:72周学时数:5课程简介:信号与系统课程是通信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等学科专业本科生必选的技术基础

6、课程。本课程主要讨论确定性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描述与特性,以及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分析与变换域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变换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的数学概念、物理概念与工程概念,掌握利用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编号:083123010课程名称:信息论与编码总学时数:62周学时数:4 内容简介:《信息论与编码》重点介绍由香农理论发展而来的信息论的基本理论,以及信息编码的理论和实现原理。在教学中,一般在介绍有关信息度量的基础上,重

7、点讨论信道容量、率失真函数,以及无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密码学中的理论知识及其实现原理。《信息论与编码》注重概念,采用通俗的文字,联系目前实际通信系统,用较多的例题和图例阐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实现原理,尽量减少繁杂的公式定理证明(对于应用型本科学生)。在各章的最后还需有内容小结和必须的习题练习,便于学生学习巩固,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理解。  教材:《信息论与编码》,作者:曹雪虹,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