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蛇行油压减震器的检修工艺设计设计大学论文.doc

抗蛇行油压减震器的检修工艺设计设计大学论文.doc

ID:11629468

大小:793.54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13

抗蛇行油压减震器的检修工艺设计设计大学论文.doc_第1页
抗蛇行油压减震器的检修工艺设计设计大学论文.doc_第2页
抗蛇行油压减震器的检修工艺设计设计大学论文.doc_第3页
抗蛇行油压减震器的检修工艺设计设计大学论文.doc_第4页
抗蛇行油压减震器的检修工艺设计设计大学论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蛇行油压减震器的检修工艺设计设计大学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题:抗蛇行油压减震器的检修工艺设计目录摘要1第一章油压减振器绪论21.1油压减振器简述21.2油压减振器分类21.2.1按油液的循环方式21.2.2按系统中液压泵的数目不同31.2.3按所用液压泵形式的不同31.2.4按向执行元件供油方式的不同31.3液压减振器阻力特性的计算41.4影响减振器阻力特性的主要因素4第二章抗蛇行油压减震器52.1抗蛇行减振器背景52.2抗蛇行减振器的特性52.2.1阻尼系数52.2.2卸荷力62.2.3串联刚度62.3抗蛇行减振器的安装位置62.4抗蛇行减振器安装高度的优化设计6第三章油压减震器常见的故障维修方法83.1油压减震器常见故障83.2油

2、压减振器检修流程9结论10谢辞12摘要根据抗蛇行油压减振器检修数据统计,在车辆运用到90万km时,抗蛇行油压减振器活塞杆约有20%在焊缝处出现裂纹。北京动车客车段组织对损坏的抗蛇行油压减振器进行了拆检,发现故障主要是活塞杆焊接处裂纹导致了断裂。拆检发现的主要问题汇总,抗蛇行油压减振器新品结构。铝合金由于其熔点低、导热系数及热膨胀系数较大等特点,导致焊后的变形较大,在新一代长编组动车组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抗蛇行减震器座和底架边梁内侧间隙一直存在过大。抗蛇行油压减振器是悬挂系统重要的组成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在转向架构架和车体之间产生回转阻尼力,消耗两者之间的振动能量,从而起到抑制蛇行振

3、动的作用。近年来,列车不断提断,抗蛇行油压减振器自身结构参数和液压油的油液特性参数发生改变时,列车运行的稳定性会受到极大影响。只有对抗蛇行油压减振器的结构参数和液压油的油液特性参数进行优化,才能满足人们对于机车车辆日益提高的舒适度的要求。关键词:抗蛇行油压减振器检修工艺第11页共14页第一章油压减振器绪论1.1油压减振器简述铁道车辆系统的蛇行运动稳定性是轮轨系统本身的固有属性,是决定车辆能否高速运行的关键因素。高速车辆必须具备高的蛇行失稳临界速度,否者将影响到其运行平稳性以及旅客的乘坐舒适性,甚至会引起列车脱轨等安全事故。油压减振器是铁道机车车辆上的一个重要部件。由于机车车辆的车

4、轮与钢轨面之间是钢对钢的接触,因此,车轮表面的不规则和轨道的不平顺都直接经车轮传到悬挂部件上去 ,使机车车辆各部分高频和低频振动。如果这种振动不经过减振器来衰减,就会降低机械部件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恶化运行品质。油压减振器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尤其近年来我国铁路进入一个飞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在铁路跨越式发展政策的指引下,我国铁路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由于铁路的提速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凸显出对高性能液压减振器的需求,但国内生产的液压减振器还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这种状况是由于减振器试验设备落后造成的。因此,研制高速列车减振器试验台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5、,因此,有必要使用性能良好的减振器。1.2油压减振器分类1.2.1按油液的循环方式液压系统可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开式系统是指液压泵从油箱吸油,油经各种控制阀后,驱动液压执行元件,回油再经过换向阀回油箱。这种系统结构较为简单,可以发挥油箱的散热、沉淀杂质作用,但因油液常与空气接触,使空气易于渗入系统,导致机构运动不平稳等后果。开式系统油箱大,油泵自吸性能好。闭式系统中,液压泵的进油管直接与执行元件的回油管相连,工作液体在系统的管路中进行封闭循环。其结构紧凑,与空气接触机会少,空气不易渗入系统,故传动较平稳。工作机构的变速和换向靠调节泵或马达的变量机构实现,避免了开式系统换向过程

6、中所出现的液压冲击和能量损失。但闭式系统较开式系统复杂,因无油箱,油液的散热和过滤条件较差。为补偿系统中的泄漏,通常需要一个小流量的补油泵和油箱。由于单杆双作用油缸大小腔流量不等,在工作过程中会使功率利用下降,所以闭式系统中的执行元件一般为液压马达。 第11页共14页图1.1减振器端部的连接方式1.2.2按系统中液压泵的数目不同分为单泵系统,双泵系统和多泵系统。 1.2.3按所用液压泵形式的不同分为定量泵系统和变量泵系统。变量泵的优点是在调节范围之内,可以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功率,但其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可分为手动变量、尽可能控变量、伺服变量、压力补偿变量、恒压变量、液压变量

7、等多种方式。 1.2.4按向执行元件供油方式的不同分为串联系统和并联系统。串联系统中,上一个执行元件的回油即为下一个执行元件的进油,每通过一个执行元件压力就要降低一次。在串联系统中,当主泵向多路阀控制的各执行元件供油时,只要液压泵的出口压力足够,便可以实现各执行元件的运动的复合。但由于执行元件的压力是叠加的,所以克服外载能力将随执行元件数量的增加而降低。 并联系统中,当一台液压泵向一组执行元件供油时,进入各执行元件的流量只是液压泵输出流量的一部分。流量的分配随各件上外载荷的不同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