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

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

ID:11635089

大小:2.08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8-07-13

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_第1页
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_第2页
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_第3页
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_第4页
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口服降糖药物的临床应用石家庄市中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梁贵廷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症群。由于胰岛素分泌或/和作用缺陷导致糖代谢紊乱,以及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久病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如眼、肾、神经、血管等慢性进行性病变。严重时可出现急性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2型糖尿病的发生的基本环节1胰岛素分泌缺陷2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糖尿病的分型一、1型糖尿病二、2型糖尿病:占90%以上三、妊娠期糖尿病四、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综合治疗糖

2、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自我监测血糖2型糖尿病的治疗目的控制24小时血糖在合理范围内减少尿糖排出量控制餐后血糖使HbA1C控制在理想范围降糖的同时,有降脂改善微循环作用最终目的是延缓、减少、杜绝大、微血管并发症。口服抗糖药适应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者口服药的选择原则安全、有效 依从性佳 降低空腹血糖的同时,降低餐后血糖 降低HbA1C避免严重低血糖个体化,合理选择病人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单药治疗可控制FPG<120mg/dL,HbA1C<7%继续单药治疗不足以控制FPG>14

3、0mg/dL,HbA1C>8%开始OHA联合治疗 或胰岛素补充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或胰岛素补充治疗可控制继续联合药物治疗或胰岛素补充治疗不足以控制 开始胰岛素替代治疗非药物措施不能控制开始口服单药治疗口服降糖药种类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SU)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促泌剂增敏剂1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SU)2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第一代:甲苯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第二代: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奇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美吡达、瑞易宁、迪沙),格列喹酮(糖适平)第三代:格列美脲(

4、亚莫利)3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机制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与B细胞膜上的SU受体特异性结合关闭K+通道,使膜电位改变开启Ca++通道,细胞内Ca++升高,促使胰岛素分泌外周作用减轻肝脏胰岛素抵抗减轻肌肉组织胰岛素抵抗磺酰脲类药物受体那格列奈瑞格列奈(36kD)磺脲类药物受体磺脲类药物受体去极化ATP格列美脲(65kD)格列本脲(140kD)Kir6.2药名mg/片用量mg每日服药次数半衰期小时作用时间小时甲磺丁脲50015002-33~286-8格列本脲(优降糖)2.52.5-101-31016-24格列奇特(达美

5、康)40,8080-1601-310~1212-24格列吡嗪(美吡达瑞易宁迪沙)2.5,55-201-377-24格列喹酮(糖适平)3060-1201-31~28-10格列美脲(亚莫利)1,2,31-615~9244磺脲类药物特性5磺脲类药物适应症可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老年患者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控释片)。FPG<13.9mmo

6、l/L、有较好的胰岛功能、新诊断糖尿病、胰岛细胞抗体(ICA)或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对磺脲药物反应良好6磺脲类药物用法适用于2型糖尿病病人,非肥胖者首选小剂量起步餐前服用(餐前半小时)剂量随血糖变化调整可与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合用6磺脲类降糖药剂量及用法日剂量日服次数格列本脲1.75/15mg1-2次格列吡嗪2.5-30mg1-2次格列齐特40-240mg1-2次格列喹酮15-120mg2-3次格列美脲1-8mg1次7磺脲类药物禁忌1型糖尿病患者;妊娠糖尿病或其他特殊

7、类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对磺脲类降糖药物过敏者;在发生糖尿病急性合并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或并有严重慢性合并症者;在有应激情况下,如有严重创伤、大手术、严重感染等。7磺脲类药物副作用低血糖:增加药物低血糖事件的主要因素有高龄,饮酒,肝/肾疾病,多种药物相互作用。其他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对心血管系统的可能影响:影响缺血预适应。体重增加。7磺脲类药物副作用——原发失效指应用SU三个月,血糖无明显下降。排除患者饮食依

8、从性的问题或高血糖的毒性作用。病例选择不当是最可能的原因,即选择了β细胞功能已明显衰退的糖尿病患者(包括1型糖尿病和T2D患者)7磺脲类药物副作用——继发失效指使用SU至少一年,空腹血糖曾经两次降至8mmol/L以下(排除原发失效),SU已用至最大治疗剂量3个月,但空腹血糖仍>10mmol/L,GHbA1c>9.5%。继发失效的大部分原因不明,可能是糖尿病疾病逐渐发展的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