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病害基本概念一到六章

林木病害基本概念一到六章

ID:11668496

大小:3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3

林木病害基本概念一到六章_第1页
林木病害基本概念一到六章_第2页
林木病害基本概念一到六章_第3页
林木病害基本概念一到六章_第4页
林木病害基本概念一到六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林木病害基本概念一到六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林木病虫害防治1.何谓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林木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有哪些。非侵染性病害1、定义: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2、特点:1)成片发生,比较均匀;2)不能够传染蔓延;3)在发病植株上无病原物。3、病原种类:这些病原包括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发育的温度、光照、水分、空气或营养物质等因素。侵染性病害:1、定义: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又称为传染性病害。2、特点1)发生通常由点到面,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2)能够传染蔓3在病部可见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林木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菌物,病毒,细菌,植物菌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2.病原,寄主,环境条件三者与林木病害发生的关系

2、是什么。3.林木病害有哪些症状类型。白粉病类,锈病类,煤污病类,发霉,斑点病类,炭疽病类,溃疡病类,腐烂病类,腐朽病类,变色,畸形,萎蔫。4.林木病害的诊断依据有哪些。根据症状进行诊断,根据病原物进行诊断,人工诱发试验,病害治疗诊断。第二章林木病害的病原(菌物部分)1.菌物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所产生的孢子类型有哪些。无性繁殖: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粉孢子等有性生殖: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2.简述林木病原菌物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特点以及其在病害流行中的作用。无性繁殖:不经过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菌物可通过体细胞的断裂,列殖,芽殖和原生质割裂方式进行

3、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无性孢子。大多数菌物的无性繁殖能力很强,完成一个无性繁殖的世代所需的时间短,产生的无性孢子数量大,一个生长季节中往往可重复多次,在林木病害的传播,蔓延,流行中起重要作用。有性繁殖:通过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有三个阶段,质配,核配,减数分裂。菌物的有性孢子细胞壁较厚或有休眠期,有助于植物病原菌度过不良环境,往往成为植物病害的初侵染源。3.简述卵菌门及其代表目主要形态与习性。菌丝体无隔,营养体为二倍体,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引起根部病害。分布广泛,有腐生,兼性寄生。4.简述卵菌门中与林木病害有关的重要属的

4、形态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特点。腐霉属:孢子囊形状变化大,有丝状、瓣状、和球形,成熟后一般不脱落;孢子囊萌发先产生泡囊,在泡囊内形成游动孢子。藏卵器球形、单卵球。在我国分布最广的是瓜果腐霉,引起苗木猝倒病,危害极为严重。疫霉属:孢囊梗分化明显,不分枝或假轴式分枝。孢子囊球形或倒梨形,顶端有明显的发芽区域4.简述子囊菌门的形态特征和子囊果类型。菌丝体发达,有隔膜,细胞一般是单核的;无性繁殖主要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菌的有性子实体亦称子囊果。子囊果根据不同形态分为4种:闭囊壳、子囊壳、子囊腔和子囊盘。闭囊壳、子囊壳、子囊腔和子囊盘1.简述担子菌门的形态特征产生担子和担子孢子;营

5、养菌丝为双核菌丝;次生菌丝产生锁状联合2.简述担子菌门中与林木病害有关的重要属的形态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特点。绣菌:典型的锈菌需顺序经历5个不同的发育阶段,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才能完成全部发育过程。这5种孢子分别是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普遍存在转主寄生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是典型的纯寄生菌;伞菌:有发达的担子果,如林地的蘑菇、立木和倒木上的木耳、银耳、等。大多为腐生菌类,许多可以引起木材腐朽,少数为植物寄生菌,也有一些与植物共生形成菌根。菌丝发达,具典型的桶状隔膜;多孔菌目:子实层初期即裸露。子实层体孔状、片状、齿状、珊瑚状,少数为褶状。担子果质地多变,为革质、栓质、木质,少数为肉质

6、。一年或多年生。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木腐菌。子实体中除担子外,往往还间有侧丝、囊状体和刚毛等不孕成分。3.什么是无性型菌物。有性阶段不明的真菌类群。营养体大多为发达的有隔菌丝体,少数为单细胞(酵母类)或假菌丝。以分生孢子进行繁殖或不产生任何孢子。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梗上(原核生物部分)1.植物病原细菌有哪些重要属。各有何特点。引起那些病害。2.植物细菌性病害有哪些症状特点。林木细菌病害的主要症状有斑点、溃疡、萎蔫、瘤肿等。共同特点是病组织呈水渍状,在潮湿条件下,从生病部分的伤口、气孔、皮孔等向外溢出细菌粘液。木质部小菌属引起叶灼,韧皮部杆菌属引起黄化和枯萎症状。取新鲜病组织切开,在显微镜下可见切

7、口处有细菌菌液流出。植物病原细菌的寄生性;3.植物病原细菌的入侵方式有哪些。伤口。寄生性较强的种类,还可通过气孔、水孔或皮孔等自然孔口侵入植物。4.植物细菌病害的侵染来源和传播途径有哪些。植物病原细菌的侵染来源:带菌或发病苗木;病株残体;土壤和肥料;野生寄主其他作物,杂草。传播途径:雨水、灌溉水;昆虫;人类生产活动。5.植物菌原体的基本特征是什么。MLO或Phytoplasma:无细胞壁,只有单位膜组成的原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