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和辞典》、《中文大辞典》、《汉语大词典》

《大汉和辞典》、《中文大辞典》、《汉语大词典》

ID:11672337

大小:190.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13

《大汉和辞典》、《中文大辞典》、《汉语大词典》 _第1页
《大汉和辞典》、《中文大辞典》、《汉语大词典》 _第2页
《大汉和辞典》、《中文大辞典》、《汉语大词典》 _第3页
《大汉和辞典》、《中文大辞典》、《汉语大词典》 _第4页
《大汉和辞典》、《中文大辞典》、《汉语大词典》 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汉和辞典》、《中文大辞典》、《汉语大词典》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漢和辭典》、《中文大辭典》、《漢語大詞典》之比較經學所碩一李維恩69817004壹、前言字書是工具書中重要的一種,為閱讀時不可缺少的輔助工具。本文主要介紹當今重要的三部字書:《大漢和辭典》(日本)、《中文大辭典》(台灣)、《漢語大詞典》(中國)。「字書」本指解說文字形、音、義的著作,即後來所說的「字典」。這一名稱早已有之。《魏書‧江式傳》說江式撰集字書,號曰《古今文字》;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也談及字書:「西晉以往字書,何可全非,但令體例成就,不為專輒耳。」可見「字書」作為解釋文字的著作的泛稱,在南北朝時已經通用。《隋書‧經籍志》已著錄有佚名的《字書》3卷、10卷兩種(今俱失

2、傳),這又是以「字書」為書名的專稱的。歷代史志於有關文字音韻訓詁之書,統歸「小學類」,不立「字書」名目。直至清代的《四庫書目》,始於小學類中分訓詁、字書、韻書三種。以「字典」為書名的,《康熙字典》是第一個《康熙字典》命名之由。《說文》:「典,五帝之書也。从冊在丌上,尊閣之也。」《爾雅‧釋詁》:「典,常也。」〈釋言〉:「典,經也。」《廣韻》:「主也,常也,法也,經也。」故知「典」由本義「帝王之書」,引申而有「法式」、「楷模」、「典範」、「表率」之義。康熙皇帝既有感歷來字書,無一可奉為典常而不易者,乃命儒臣旁羅博證,輯卷成帙,歷五年而成,自然是希望此書能達「善兼美具」,為「承學稽古者」及「

3、官府吏民」在使用字書時「奉為典常而不易」之唯一範本,故命曰《字典》。(見李淑萍,《康熙字典研究論叢》,臺北:文津出版社,2006。頁22。)。清人所說「字典」就專指這一部書。但中國古代講文字訓詁的著作很多,大都既解單字,亦釋複詞。因此,從前大家把它們一律稱為「字書」,並不分辨什麼較「字典」、何者為「詞典」。自從近代產生了「詞典」(或「辭典」)這個名稱,「字典」和「辭典」才相對地有了界線,字書、字典也不再作為某一部書的專稱來用。而一般群眾所說的字典,卻往往包括詞典;因為現在的字典大多兼收語詞,詞典亦皆以單字為詞頭;二者之間始終有不可分割的關係,不過解字釋詞,重點各異而已。至於近來以「辭書

4、」一詞來代替「字書」,我認為也很好。言之成文為辭。較「字」,「詞」的含義豐富得多,不僅可以包括講字詞語句的「字典」、「詞典」,連其他各種類型的詞典(如人名辭典、地名辭典等)以及一般的百科全書,皆能兼收並蓄,範圍更廣。辭書的功用在於輔助知識。《辭源.說略》:「凡一名詞為知識所應有,文字所能達者,皆辭書所當載也。舉其出處,釋其意義,辨其異同,訂其訛謬,凡為檢查者所欲知,皆辭書所當詳。」《辭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即明言此意。目前解釋文辭意義的工具書,大約可分為普通辭典和專門辭典二種。陳正治,《怎樣應用中文工具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4,頁21。(一)普通辭典收集的範圍較廣,且

5、較為普遍。例如舊籍中常見的辭類,歷史上重要的名物制度、常用成語、習見術語、著名古今人名、地名,都是普通辭典搜集的對象,如《辭源》、《辭海》、《國語日報辭典》等。本文要探討的《大漢和辭典》、《中文大辭典》、《漢語大詞典》即屬於此類。-19-(二)專門辭典則只收集某一科的各種名詞加以注釋,較普通辭典更為深入而專門地對其面向解釋、搜羅。故常牽涉其專業術語,可能不適用於一般日常生活,如《教育大辭典》、《自然科學辭典》、《周易辭典》等。在2008年韓國的《漢韓大辭典》據「朝鮮日報」表示:在鄰邦臺灣和日本編撰辭典的刺激之下,檀國大學東洋學研究所所長李熙升博士,從1978年以來開始傾力編撰「漢韓大辭

6、典」的工作。補充了韓國式漢字等共一萬多新造字。投入預算超過200億韓元(約270萬美元)。直到1999年才出版了第一冊,工作進展頗為緩慢。同時,因財政負擔,辭典編撰工作一度面臨停止的危機,直到2005年成立了「漢韓大辭典特別對策委員會」,2007年同時出版了第10至第12冊,共有600多名專門人力參與編撰工作。 2008年11月第一版印刷了16卷共2000套,售價約合人民幣7750元﹙以4.5倍幣值換算臺幣,為NT$34875元﹚。未全面完成前,世界三大漢語辭典分別是日本諸橋轍次的《大漢和辭典》、臺灣《中文大辭典》和中國大陸的《漢語大詞典》。如今,世界最大的漢語辭典雖被《漢韓大辭典》取

7、代,但另三部仍然為日、臺、中目前最重要的漢語辭典代表。以下分別簡介此三部辭書。貳、《大漢和辭典》之介紹一、編輯要旨從〈序〉得知,諸橋先生編撰本辭書之目的在於要保存及發揚東洋文化。是故對漢字、漢語必須做一番整理的工夫。諸橋先生於昭和18年(1943)發行第1卷,之後陸續發行第2卷、第3卷。無奈發行所在昭和20年(1945)2月25日慘遭祝融,一切資料均被燒毀,半生志業一夕間化為烏有。且當時適逢「國難」(——指第2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心靈上大受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