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按摩穴位及手法介绍

头部按摩穴位及手法介绍

ID:11688928

大小:5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3

头部按摩穴位及手法介绍_第1页
头部按摩穴位及手法介绍_第2页
头部按摩穴位及手法介绍_第3页
头部按摩穴位及手法介绍_第4页
头部按摩穴位及手法介绍_第5页
资源描述:

《头部按摩穴位及手法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头部按摩穴位及手法介绍本章会详细讲解周氏小儿推拿术的主要穴位与手法,按摩次数依年龄大小与病情轻重而定,未注明的一般一天一次,一岁以下的孩子100~200遍,一到两岁的孩子250~300遍,两到五岁的孩子300~500遍,五岁以上500遍,揉均为顺时针方向。为了避免重复,此后不再赘述。  头部按摩四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高骨合用,称之为头部按摩四法,常用于头痛、轻型感冒发热发汗等症,也用于平时的保健按摩。开天门俗称"开天眼",有醒脑、明目、增智的作用。  (1)开天门。两手拇指交替从眉心推至前发

2、际,每天一至两次,每次30~50遍。开天门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若惊惕不安,烦躁不宁可与清胆经、揉百会合用。  (2)推坎宫。两手拇指分别从眉心同时分推向眉梢,每天一至开天门两次,每次30~50遍,适用于外感发热、惊风、头痛,也适用于眼疾。若用于治疗目赤,可与清胆经、掐揉鱼际交、清天河水合用。  (3)揉太阳。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即太阳穴。此法有补泻之分。用双手中指罗纹面着力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着力,从下向前再向上向后揉圈运动为补法,由前向后直推为泻

3、法,称为推太阳。每天一至两次,每次30~50遍。补法可用于外感发热、头痛、惊风、眼疾,也可以消除疲劳、安神健脑,对偏头痛也有很好的疗效。外感表实头痛用泻法,推太阳主要用于外感发热。  (4)揉高骨。耳后入发际处即耳后高骨,乳突后缘下凹陷中偏上,相当于风池穴。用两手拇指着力分按两穴揉圈,每天一至两次,每次30~50遍,用于头痛、感冒头痛、惊风、烦躁不安。头部其他按摩穴位及手法介绍  (1)揉百会。百会位于两耳尖直上与头顶正中线交会处,每天揉一至两次,每次揉100~200遍或指压3~5分钟,用于头痛、感

4、冒鼻塞、脱肛、遗尿、惊痫。百会为诸阳之会,按揉能安神镇惊,升阳举陷。治疗惊风烦躁等症,多与清肝经、清心经、掐揉鱼际交合用;脱肛、遗尿、尿频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合用。  (2)掐承浆。承浆位于下唇靠下颚下方中部,用拇指或食指指甲掐3~5遍即可,用于止抽、利尿、嘴歪、口腔炎症等。  (3)揉迎香。鼻唇沟中,鼻翼旁0.5寸,用食、中二指分按两穴揉20~30遍。用于鼻塞流涕,口眼歪斜,也用于感冒或慢性鼻炎引起的鼻塞流涕,呼吸不畅。多与清肺经、拿风池等合用。  (4)揉颊车。颊车位于下颌角前上方

5、肌肉隆起处(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用中指或拇指揉20~30遍或按5~10遍,用于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牙关紧闭宜用按法,口眼歪斜宜用揉法。  (5)揉风府。风府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用于头痛、感冒,结合揉风池二穴,常揉三穴可预防感冒。  (6)推天柱。后发际正中自上而下至大椎穴成一直线,用拇指罗纹面或食中指腹着力,直推100~500遍。用于呕吐、发热、项强、惊风、咽痛。推天柱能降逆止呕,袪风散寒。治疗呕吐多与从大横纹推向板门、揉中脘合用;治疗外感发热、项强多与拿风池、掐揉二扇门合用。  (7)

6、按耳门。耳门即耳屏上切迹前方张口凹陷处,此穴也称风门穴,用双手拇食指分别掐住孩子两耳廓,拇指屈曲以指间关节背面为着力点,揉20~30遍或按5~10遍,用于惊风、耳疾。多与掐人中、揉颊车合用。(8)拿桥弓。桥弓即颈部两侧胸锁乳突肌一线,拿桥弓就是拿住患部颈肌后作交替的提捏与放松,操作5.10次,用于斜颈治疗(注意不可捏拿颈动脉)。小儿常见病按摩手法健肺理气,止咳化痰    (1)掐推小横纹。小横纹即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推小横纹对治疗肺部干性罗音有一定疗效,对脾胃热结、烦躁、口唇溃烂、唇裂

7、、腹胀也有一定的疗效。    (2)揉掌小横纹。掌小横纹即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用中指或拇指端按揉100~500遍。主治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本法能清热散结,宽胸宣肺,止咳化痰,是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治疗肺部湿性罗音有一定疗效。    (3)分推肩胛骨。用双手拇指沿双肩胛骨骨缝作弯月形从上向下分推100~300遍,分推肩胛骨有宣肺镇咳的作用,可用来镇咳与治疗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4)揉各俞穴和风门穴。风门穴位于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

8、项强、腰背痛。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在肩胛骨中上部贴近脊椎处,揉此穴有健肺镇咳作用,亦适用于急救,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吐血、骨蒸潮热、盗汗。其他俞穴介绍省略。    (5)推揉膻中。膻中,即两乳头连线中点,在胸骨上。用中指端揉称揉膻中;用两拇指自穴中向两边分推至乳头称分推膻中;用食指和中指自胸骨切迹向下直推至剑突称为推膻中。揉、推、分推各50~100遍。主治胸闷、呕吐、痰喘。膻中为气之会穴,推揉能宽中理气、化痰止咳,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吐逆、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