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药用真菌桑黄》

《珍稀药用真菌桑黄》

ID:11708714

大小:7.72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7-13

《珍稀药用真菌桑黄》_第1页
《珍稀药用真菌桑黄》_第2页
《珍稀药用真菌桑黄》_第3页
《珍稀药用真菌桑黄》_第4页
《珍稀药用真菌桑黄》_第5页
资源描述:

《《珍稀药用真菌桑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珍稀药用真菌~~桑黄》前言桑黄是一类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大型真菌,目前被国际公认为抗肿瘤效果最好的真菌之一。自1968年13本国立癌症中心的Ikekawa博士与东京大学柴田实验室合作,以桑黄水提取物进行细胞试验,结果发现其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高达96.7%,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毒性以来,人们对桑黄的研究逐渐兴起。其中13本和韩国对其研究最多,我国从20世纪末也开始了桑黄的研究工作。随着人们对桑黄药用价值的不断研究和报道,使其越来越受到世人的认同和青睐。桑黄产品的种类在市场上不断涌现,价格也是不断飙升。l千克桑黄

2、的价格达到了3000元人民币,而且还有不断上涨的趋势。本书主要对桑黄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包括桑黄的种属,桑黄的药用价值,桑黄的人工栽培技术,桑黄的液体发酵技术,以及桑黄的有效成分和桑黄子实体、菌丝体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等,旨在让更多地人们了解桑黄,更好地发展桑黄产业,使得桑黄能够早日普遍应用于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桑黄的基本概述桑黄(Phellinusigniarius)是大自然中多年生的珍稀药用真菌之一,为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多孔

3、菌目(Polyporales),多层孔菌科(Hymenochaetacae),针层孔菌属(phellinus)。一、桑黄的介绍桑黄是一类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十分珍贵的大型真菌。其实,桑黄最早收载于我国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桑黄由于通常生长于桑属植物上,子实体为黄褐色而得名。《药性论》中称桑臣、桑耳,《酉阳杂俎》中称胡孙眼,《篡要奇方》中又称桑黄菇。桑黄子实体中等至较大,马蹄形至扁半球形,木质,硬。主要生于柳、杨、桑、花椒、山楂等阔叶树的树桩及树干上,或倒木上,多年生。国外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地

4、。国内集中分布在黑龙江省东部、西北地区陕西与甘肃交界的“子午岭”自然保护区,东北的长白山林区、西南各省区亦出产少量的桑树生“桑黄”。产量极为有限,有“森林黄金”30之美称。《本草纲目》记载桑黄能治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经闭等症。其子实体入药,味微苦,能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泻,民间用以治疗淋病、崩漏带下、疮窟积聚、癖软、脾虚泄泻。日本《原色日本菌类图鉴》则记载桑黄可治偏瘫一类中风病及腹痛、淋病;《神农本草经》将桑黄描述为“久服轻身不老延年”;还有解毒、提高消化系统机能的作用;民间使用则

5、认为桑黄可以提高肝脏机能,对肝硬化有效。桑黄也因其良好的疗效而被誉为“菌中极品”。二、桑黄的名称目前,关于桑黄种质,也就是说到底什么是桑黄,似乎在学术界还是没有定论,说法也没有统一,出现了名称混乱和误用物种等不规范现象。但所述桑黄均属于针层孔菌属(Phellinusspp.),这点是肯定的。针层孔菌属至今为止已发现251种左右,在中国发现62种。据不完全统计,在文献中作为桑黄使用的学名出现7个,在文献中和已经作为产品提供的鉴定标本中当作桑黄使用的物种有l2个。其中主要的有火木层孔菌(Phellinusign

6、iarius),裂蹄木层孔菌(PhellinusLinteus),鲍氏层孔菌(Phellinusbau—mii)等。随着对桑黄的研究,最近又有学者提出,将尤地针层孔(Phellinusyucatanensis)作为真正的桑黄最为恰当,简称尤地桑黄,或称桑树桑黄。由于该属很多种子窦体都具有褐色蹄形的共同点,因此宏观上很多种具有相似之处,关于桑黄种的命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考证。第二节桑黄的研究现状自1968年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的Ikekawa博士与东京大学柴田实验室合作,以桑黄水提取物进行细胞试验,结果发现其对肿

7、瘤细胞增殖抑制率高达96.7%,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毒性以来,人们对桑黄的研究逐渐兴起。现代研究发现桑黄含有多糖、落叶松覃酸、脂肪酸、幽醇类物质、三萜类、芳香酸、氨基酸、酶和黄酮等多种活性成分以及铁、锌、钙、镁等十多种微量元素。这些物质分别对心血管、肝脏、神经系统、肾脏、性器官等人体器官疾病具有预防治疗作用,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实验表明桑黄具有抗癌、抗肝纤维化、抗脂质过氧化、增强免疫力、抗血管生成、降血糖、抗肺炎、预防和治疗关节炎等功效。但是,桑黄由于受到生理特殊性和复杂性的制约,以及对外部生长环境的较高要求,

8、使得其在自然界中形成子实体比较困难,特别是形成可用子实体更是需要多年。加之,近几年随着人们对野生桑黄的大量采集,天然的桑黄资源已经非常稀少。所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两种现代科技手段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就是利用人工栽培技术大量的获得桑黄子实体,第二就是利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大量的获得有效成分含量类似于野生桑黄子实体的菌丝体。这样我们就可以尽快的进行桑黄工业化规模生产,使桑黄能够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