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采课程设计说明书范各庄矿课程设计大学论文.doc

矿采课程设计说明书范各庄矿课程设计大学论文.doc

ID:11775102

大小:5.06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8-07-13

矿采课程设计说明书范各庄矿课程设计大学论文.doc_第1页
矿采课程设计说明书范各庄矿课程设计大学论文.doc_第2页
矿采课程设计说明书范各庄矿课程设计大学论文.doc_第3页
矿采课程设计说明书范各庄矿课程设计大学论文.doc_第4页
矿采课程设计说明书范各庄矿课程设计大学论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矿采课程设计说明书范各庄矿课程设计大学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学号:班级:采矿B102题目:范各庄矿课程设计评语:指导教师:职称:讲师2013年7月12日采矿学课程设计设计感受采矿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学习的重要一环,它是继我们学过《井巷工程》、《采矿学》、《爆破工程》等课程,以及通过生产实习过后进行的,其目的是巩固和扩大我们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培养我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计算,绘图,查阅资料的基本技能,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依照老师精心设计的题目,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要求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计算,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设计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煤矿安全

2、规程进行要求,力争做到分析论证清楚,使设计到达较高标准。在设计过程当中,认识到了自身知识的欠缺,对完成一个好的设计产生了巨大的阻碍,所以必须一边设计一边查阅资料,渐渐完善自己的知识面,对自己来说很有充实感。最后,由于自身的不足,在设计当中肯定存在错误和疏漏之处,敬请老师谅解!5采矿学课程设计目录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51.1矿区概述61.1.1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61.1.2矿区内经济状况61.1.3矿区气候条件71.1.4矿区水文及工农业供水71.2井田地质特征81.2.1井田地形及勘探程度81.2.2井田煤系地层81.2.3井田地质构造81.3煤层特征

3、91.3.1主要可采煤层92带区境界及储量112.1境界112.2工业储量112.3可采储量122.3.1永久煤柱留设113带区参数133.1倾斜长度133.2走向长度133.3生产能力133.4采出率133.5煤柱尺寸143.6煤仓容量144带区巷道布置154.1带区巷道布置154.1.1带区准备方式的确定154.1.2工作面推进方向的确定154.1.3带区开采顺序164.2生产系统164.2.1运煤系统164.2.2辅助运输系统164.2.3通风系统164.2.4排矸系统164.2.5供电系统164.2.6供水系统174.2.7排水系统174.2.8巷道

4、掘进174.3车场选型设计175采矿学课程设计5采煤方法185.1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185.1.1地质概况及煤层赋存185.1.2采煤方法的确定185.1.3采高及截深195.1.4综采工作面的设备选型及配套195.2回采工艺265.2.1回采工艺方式265.2.2采煤工艺275.3生产组织方式295.3.1劳动组织及循环图表+295.3.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05.4回采巷道布置325.4.1回采巷道布置方式325.2.2回采巷道断面及支护335.2.3掘进工作面主要设备355.5顶板与煤壁管理措施35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96.1主要结论396.2要技术经济

5、指标40参考文献415《采矿学》课程设计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述范各庄井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境内。井田南北走向长5.75km,东西最大倾斜长2.9km,井田总面积为16.68km2,为开平煤田的一部分。矿内铁路与林西矿和京山线古冶站接轨,北距古冶火车站10.2km。有公路干线(迁唐线)通过井田。有季节性河流沙河流过(图1-1)。图1-1开滦矿区矿井分布及交通位置平面图矿井地理坐标:东经113度28分,北纬39度33分,井田北部、西北部及西部与吕家坨矿相接,井田西及西南部与钱家营矿相邻,井田东部及南部以14煤层的基岩露头为界。井田地理位置优越

6、,交通线四通八达。西距唐山市区23km,丰南区31km。西南距天津市121.5km,西北距北京市192.3km;北距古冶205国道10km,京沈高速榛子镇入口23km;南距唐港高速青坨营镇入口16km,曹妃甸新区41km,曹妃甸港67km;东距滦县新城26.7km,秦皇岛港100km。东南距滦南县城24km,乐亭县城46km,京唐港66km(以范各庄矿为中心,直线距离)。1.2井田地质特征1.2.1井田地质构造第47页共41页《采矿学》课程设计开滦矿区位于燕山南麓,区内包括开平煤田的开平主向斜和车轴山向斜2个含煤构造,为华北断块的一部分,因此区域构造特征及地

7、应力分布都受到华北断块构造的控制。由于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中朝地台自中奥陶世以后一直处于上升状态,至早石炭世仍未接受沉积,因此开平煤田也缺失了从中奥陶统至下石炭统的各地层。矿区主体构造形态为开平复式向斜构造,向斜东北端抬升封闭,西南端开口呈半封闭性的构造盆地,面积约800km2。向斜的总体轴向为北东向,自古冶以北主向斜轴逐渐转为东西向(图1-2)。图1-2开平煤田构造纲要图开平复式向斜构造两翼不对称,西北翼地层倾角比较大,局部地层倒转,发育落差及走向长度较大的逆断层或逆掩断层;东南翼地层倾角比较平缓,由北往南发育两组轴向与主向斜轴斜交或直交的短轴倾伏褶皱构造

8、:一组由杜军庄背斜、黑鸭子向斜、范各庄背斜、塔坨向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