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优秀教学教案设计

《祝福》优秀教学教案设计

ID:11831922

大小:3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4

《祝福》优秀教学教案设计_第1页
《祝福》优秀教学教案设计_第2页
《祝福》优秀教学教案设计_第3页
《祝福》优秀教学教案设计_第4页
《祝福》优秀教学教案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祝福》优秀教学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祝福》优秀教学教案设计1、鉴赏人物形象,理解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2、鉴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的作用。3、鉴赏环境描写对人物描写的烘托作用。目标1、2。目标3。研讨、点拨。三课时。本文是鲁迅的代表著作之一,背景深,内容多。学生虽然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孔已己》《社戏》《故乡》等,但《祝福》对学生来说,难度仍然很大。因而鉴赏这篇课文应建立在学生熟读文章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的进行鉴赏。教学时不应面面具到,必须突出鉴赏小说中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难点即全文几次“祝福”场景描写与祥林嫂悲剧的关系。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鲁迅认为中

2、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10★精品文档★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中国历史上只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鲁迅努力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之上,在许多文章中还十分深刻地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病,来加以揭示和批判,“意在复兴,在改善”,因而鲁迅在他的乡土小说的创作中也努力解剖、抨击中国传统文化在民族心理性格方面形成的种种病态。今天,我们共同研讨鲁迅小说《彷徨》集中《祝福》为我们塑造的一个病态社会下的一个典型的妇女形象──祥林嫂。二、作者简介1、学生回忆鲁迅。2、教师补充。

3、三、背景资料1、《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15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2、《祝福》写于1924年。鲁迅还是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放在将年农村的一个小镇,而且唤作“鲁镇”。鲁镇边式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鲁四老爷、四婶、柳妈以及镇上的人们,祥林嫂山村的婆婆、卫老婆子、贺老六,还有作为小说叙述者的“我”,组成了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祥林嫂的命运是为这个环境所决定的。只有具体分析这个社会环境,才能深入认识这个“病态社会”的诸多病症。3、时代已经是20世纪20年代了,但是长期停滞不前的农村封建社会

4、依然“没有什么大改变”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10★精品文档★。祥林嫂的不幸,一言以蔽之,在于这个社会根深蒂固的封建性。人权、贞操观、迷信、人心冷漠等成为祥林嫂在死亡线上遭受残酷的精神折磨。四、放映电影《祝福》精彩片断五、整体感知作品,了解情节,把握小说结构1、小说情节结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2、作者把这篇小说取名为“祝福”有什么深刻的含义?3、“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联成一片了。”这一段在全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小说中详细的描绘了鲁四老爷书房的陈设,目的是什么?5、《祝福》中的“我”在

5、结构上起什么样的作用?6、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教师点拨思路,并对问题加以提示与总结:1、《祝福》的情节、结构:情节内容顺序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结局祥林嫂凄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倒叙│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10★精品文档★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倒叙部分的作用:⑴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的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⑵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凄然死去,而且引

6、起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2、以“祝福”为题的意义:⑴“祝福”是小说情节的枢纽。小说起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⑵祝福的欢乐气氛与祥林嫂的残死形成强烈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就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3、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然的由上文的倒叙转如下文的顺叙,从第一人称写法过度到第三人称写法。4、目的是揭露他虚伪的假道学面目和顽固、保守的本质。5、“祝福”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10★精品文档★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任务,《祝福》的故事情节是通过

7、“我”的所见、所闻、所忆串联起来的。“我”是祥林嫂悲惨遭遇的见证人。6、文章最后一段通过我的感受又一次描写了鲁镇祝福的景象。作品将祥林嫂悲惨的四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深化了作品的主题,结构上起了首尾呼应的作用。六、作业以“祥林嫂的故事”为题,为祥林嫂的生活经历写日记。第二课时一、交流日记《祥林嫂的故事》二、研究肖像描写的作用1、作者是怎样描写祥林嫂头发的变化、脸色和表情的变化、眼神的变化的?其作用是什么?头发:五年前花白,──即今全白。脸色:脸色青黄,但脸颊却还是红的,顺着眼──脸色青黄,只是脸颊已经消失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