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浅析

贡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浅析

ID:11843720

大小:38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4

贡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浅析_第1页
贡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浅析_第2页
贡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浅析_第3页
贡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浅析_第4页
贡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贡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甘肃地质学报ACTAGEOLOGICAGANSU2001第10卷第2期2001No12Vol.10文章编号:100424116(2001)0220066208贡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浅析冯小明,刘东晓(甘肃省地勘局第三勘查院,甘肃兰州730050)摘要:贡北金矿床位于西倾山隆起带南侧,隶属于天水—达拉—南坪东区域成矿带上的贡北—格尔托成矿带,是大水金矿床外围的小矿床。通过化探、钻探工作,并与大水金矿进行对比,认为均属于一个以低温热液作用为主的金矿带。已知低温金矿体和矿化异常区沿区域性断裂方向展布,分布集中,成群结集呈串珠状分布。推测贡北矿区在已知矿体的

2、中深部找矿潜力很大,应在该矿区东部398310m高程点南一呈岩枝状产出的花岗闪长岩体附近开展进一步的找矿工作。关键词:贡北金矿;地质特征;找矿远景中图分类号:P618.51文献标识码:B1区域地质概况贡北金矿位于西秦岭南亚带西段南缘,即西倾山隆起带的南侧。北侧紧邻次级白龙江复背斜和洮河复向斜,南与松潘—甘孜褶皱系巴颜喀拉褶皱带相接(图1)。区内断裂以矿区南部玛曲—略阳逆冲大断裂为主体,该断裂可分为两个次级构造单元,断裂以西为嘎尔括合褶皱束,断裂以东为郎木寺褶皱束,这两个构造单元相互平行,呈带状延伸。矿床位于嘎尔括合褶皱束的南翼,单斜构造,走向近EW或NW或

3、NNW,倾角25°~40°左右。区内发育一组主断裂和若干次断裂,对金矿床起明显的控制作用。主断裂近EW向,倾向北,金矿体均分布于主断裂中。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三叠系、侏罗系、第四系等(图2)。赋矿地层为中三叠统下岩组第二段(T2a22)和下侏罗统。区内岩浆活动微弱,以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为主,只在398310m高程点南呈岩枝状产出,侵入在三叠纪地层中,岩性以花岗闪长岩为主。2矿床地质概况211矿床特征21111地层收稿日期:2001208219图1西秦岭地区大地构造分区示意图Fig.1TectonicdiagramofWestQinlingregionⅠ—北

4、秦岭加里东褶皱带;Ⅱ—西秦岭北带;Ⅱ1—北亚带;Ⅱ2—南亚带;Ⅲ—西秦岭南带;Ⅲ1—碌曲—成县褶皱带;Ⅲ2—迭部—武都褶皱带;Ⅳ—南秦岭碧口晚元古代隆起;①—临夏—商县大断裂;②—玛曲—略阳大断裂;③—临潭—凤县大断裂;④—罗坎—高桥大断裂;⑤—天水—宝鸡大断裂;⑥—青川—阳平关大断裂;⑦—碧口西北断裂;⑧—光盖山—成县大断裂;⑨—天水—武都隐伏大断裂图2贡北金矿地质草图Fig.2SketchmapofGongbeimineJa-2—下侏罗统灰质砾岩;Ja-1—下侏罗统灰质砂砾岩;Ta-3—三叠系中统含泥质灰岩;112Ta-2—三叠系中统含白云质灰岩;Pd

5、—破碎带;1—不整合地质界线;2—推测逆断层;3—推测平移断层;4—实测及推测地质界线;5—金矿体及编号2区内绝大部分被第四系残坡积物所覆盖,基岩零星出露。矿床赋存于中三叠纪、早侏罗纪地层中,总体展布方向呈NE或近EW向,受区域构造方向控制。中三叠统下岩组第二段(T2a22):由浅海相的碳酸盐岩组成,岩性为泥晶—细晶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砂质白云岩。泥晶—细晶灰岩:多为深灰色,交代或交代残余结构,厚层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含量约在95%以上。具水平层理和小型交错层理,局部岩石破碎呈角砾。此类岩石为贡北金矿的主要容矿岩石。白云质灰岩:暗黄色、浅灰色,隐

6、晶质或显晶质结构,块状构造。岩石节理发育,方解石细脉、褐铁矿沿裂隙充填,形成假角砾状结构、碎裂结构或细脉—网脉状构造。此类岩石为贡北金矿的主要容矿岩石。砂质白云岩:褐、黄绿色、橙黄色,砂质—砂状碎屑结构,纹层状构造,具弱褐铁矿化,局部硅化强烈,呈致密状。此类岩石也为贡北金矿的主要容矿岩石。下侏罗统(Ja):由湖沼相的碎屑岩组成,岩性为灰紫—紫红色灰质砾岩。1灰质砾岩:角砾状结构,厚层块状构造。角砾呈浑圆状—次浑圆状,粒径015~10cm,大者可达30cm,成分为浅灰色—深灰色灰岩。胶结物多为浅灰色,成分主要为碳酸盐及少量粘土、岩屑,部分具强烈硅化、褐铁矿化

7、。此类岩石也为贡北金矿的主要容矿岩石。21112构造区内断裂构造发育,近EW向断裂贯穿整个矿区,起着导矿、控矿作用,此外还发育有SW、NW向断裂构造。(1)近EW向断裂破碎带(F1):破碎带沿65°~80°方向延伸,主断面倾向北或北西,倾角60°~75°。该破碎带破碎强烈,断层角砾岩发育,伴之有断层泥、碎裂岩、构造凸镜体出现。角砾岩角砾大小较均匀,具有明显的定向排列,多与主断层面平行。角砾被磨蚀,大都呈棱角状、次棱角状,被方解石、褐铁矿、赤铁矿及岩屑等胶结,后期又被破碎且呈松散状,表明构造活动具多期次性。破碎带宽10~30m,部分地段为方解石脉充填,长15

8、00m以上,向西延至矿区外,主要控制着Au1、Au2、Au3矿体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