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义论语解读——为政篇第二(以德为政)

安德义论语解读——为政篇第二(以德为政)

ID:11854885

大小:91.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14

安德义论语解读——为政篇第二(以德为政)_第1页
安德义论语解读——为政篇第二(以德为政)_第2页
安德义论语解读——为政篇第二(以德为政)_第3页
安德义论语解读——为政篇第二(以德为政)_第4页
安德义论语解读——为政篇第二(以德为政)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德义论语解读——为政篇第二(以德为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安德义论语解读——为政篇第二2010-01-2616:33:01   来源:   评论:0点击:170  【题解】  本篇取“为政以德”句中“为政”两字为篇名。  上篇谈为学,以及为学的对象,本篇谈为政。为政是本篇的主体内容,为政必须以德。为政者要“德”“礼”与“政”“刑”双管齐下。“德”的内涵深刻广泛,百善万德以孝为先。孝乃德之首、善之先,所以《论语》编者在为政篇则以孝为主体内容。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有人问孔子,“子奚不为政”,孔子答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就是为政。“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孝后则

2、继之以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君子之器、之德、之言、之信,均乃为政之方略。子张问干禄,哀公问民服,季康子问敬、忠、劝,乃至因袭变革,均关乎为政。  【原文】  2.1子曰:“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②。”  【注释】  ①以:用。 ②北辰:即北极星。共:通“拱”。所:地方。众星共之:在古代北极星被认为是天的中心,所以众星环绕。  【语译】  孔子说:“用仁德执掌国政,譬如北极星一样,处在自己的位置上,众星都拱奉在它的周围。”  【解读】  本章孔子谈德政以及德效。  这里讲的是为政者管理政务,除了依靠法律的手段之外,首要依靠的是自身品德的修养。为政以德,首先是为人以

3、德。儒家文化强调,先“正心,修身,齐家”,然后才是“治国,平天下”。孟子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者天下顺之,寡助者天下叛之。”说的就是施行仁政的结果。有德乃有人,有人乃有政,德闻天下,众人呼应,犹如群星环绕。“为政以德”就像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里用人们熟知的现象作比。事实上,按现代天体学知识,众星也并不都是“共(绕)”北极星而运转,这是用比喻来强调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必要性。  为政以德的“德”,含义十分宽广,在儒家文化中至少包括“仁、义、礼、智、忠、信、清、廉、洁、直,孝、勇、诚,敬、恭、敏、惠、温、良、俭、让、宽、简……”等40多个积极道德子目。以后各

4、章将逐次解读。  借喻释理,赋理以形,使说理亲切,是孔子说话艺术的一大特色。  【原文】  2.2子曰:“《诗》三百①,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注释】  ①《诗》三百:《诗经》,诗歌总集,共有诗三百零五篇,“三百”是举其约数。蔽:概括。  【语译】  孔子说:“《诗》有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叫做‘思想端正而无邪’。”  【解读】  本章是孔子对《诗经》的评价。  这一则是孔子在对《诗经》作了增删修改后,掩卷反思,对《诗经》的思想内容所做的一个总体评价,也是《诗经》作者创作的总原则。“诗言志”,“诗以通性情”。《诗经》中无论抒写孝子、忠臣之志向,还是抒写旷男

5、、怨女之情怀,都是至情流溢,直写衷曲,决不虚托伪饰,扭捏作态。孔子周游列国后返鲁,一边立帐讲学,一边不定期地删订整理古代文献。在整理《诗经》的时候,涵咏于“风”、“雅”、“颂”的艺术殿堂,进而徜徉、品赏,不由发出由衷的感叹:这些诗都是发自真情而创作的呀,思想典雅而端正。  【原文】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②。”  【注释】  ①道:导,引导。政:法令制度。齐:作动词,使整齐、规范。免:避免。  ②格:规范。之:指“民”,百姓。  【语译】  孔子说:“用政令去引导百姓,用刑罚去规范百姓,百姓虽可因畏刑罚而免于犯罪,却没

6、有对犯罪的廉耻心。若用道德教育百姓,用礼仪规范百姓,百姓不仅有是非羞耻之心,而且知道规范自己的行为。”  【解读】  本章谈为政的四大纲领,“政”、“刑”、“德”、“礼”。  《礼记?缁衣篇》记载:“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礼记》这段记载可看作读此则的钥匙。这里谈的是“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在孔子看来德治高于法治。为政者首先想到的应是“为政以德”,而不是“为政以法”。在德、法关系上,应是“德”先“法”后,因为“法”只是对“不德”之人起惩罚的作用。  “为德”是为政者的主要法宝:  一、政者本身应修德,同时还应加强

7、社会公德教育,使社会成员明是非,辨善恶,识忠佞,从而耻恶、耻非、耻佞,进而行善、行是、行忠。  二、“德之不行”,施之以法,再用法去约束他们,“行德”意在使民“知耻”。“礼义廉耻”,管子称之为治国的四大纲领,他认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知耻且格”表明“行德”应着眼于民众的道德修养,民众的素质提高,就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太平。  另外,不论古今中外,研究管理科学的,其研究范围均逃不出孔子划定的“政”、“刑”、“德”、“礼”的范畴。所有管理学的管理措施,均在该四大范畴之类。“政”,政务,规则;“刑”,刑罚,法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