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室优待条件 新论

清室优待条件 新论

ID:11865204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4

清室优待条件 新论_第1页
清室优待条件 新论_第2页
清室优待条件 新论_第3页
清室优待条件 新论_第4页
清室优待条件 新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室优待条件 新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清室优待条件》新论——兼探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因作者:喻大华对于1912年南北双方通过的《清室优待条件》(以下简称《优待条件》),史家们仅把它作为辛亥革命不彻底的一个论据一带而过,而且对其评价过于简单化,带有偏见。笔者以为有对其重新评价的必要,特撰此文,以就正于学界师友。一、《优待条件》的产生及其评价很多史著持如下观点:《优待条件》是“袁世凯炮制的”,“是中国资产阶级对封建反动势力的又一次妥协”,清王朝结束统治后其皇室受到优待是“极端荒谬的”[①]。事实果真如此吗?《优待条件》是在南北议和中正式提出的,而首先提出者是革命政府代表伍廷芳,他说:“改为民主,于满洲人甚

2、有利益,不过须令君主逊位,其他满人皆可优待,皇位尤然。”[②]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立即表示赞同。当时清王朝已是山穷水尽,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想获取革命成果,革命派想借袁之力推翻清王朝,所以双方议定:清帝必须逊位,给皇室以优待。对清室优待到什么程度呢?伍廷芳首先以探询的口气提出:“仿日本待朝鲜之例何如?”唐绍仪断然回答:“以外国君主之礼待之。”此外,还讨论了清帝逊位后的居住地点问题。伍廷芳提出的优待清室的意见同黄兴的主张基本一致。虽然袁世凯方面对清室的优待略高于革命方面,但革命军政府抱着“清帝让位,则诸事易商”[③]的态度,所以没有过于坚持。走投无路的清皇室迫于形势又经过

3、几次御前会议的争吵,终于同意退位。1912年2月9日,南京临时政府向袁世凯递交了经临时参议院修正后通过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史称《清室优待条件》。其中规定:大清皇帝辞位之后,1、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2、岁用400万两元,由中华民国拨用;3、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4、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5、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6、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7、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8、原有之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

4、数俸饷仍如其旧。同时还发表了《关于清皇族待遇之条件》和《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主要规定:“王公世爵概仍其旧”[④]。2月12日,清室接受《优待条件》,颁布《退位诏书》,正式逊位。同时,双方将以上文件列于正式公文,照会各国驻京公使,转达各自政府,“以昭大信”。从此,中华民国的首都中心存在着一个没有帝王权威,却不失帝王尊严的小朝廷——逊清皇室。由上述可见,《优待条件》不是袁世凯单方面炮制的。那些曾与清王朝不共戴天的革命派首先提出并最终通过了《优待条件》,这就反映出它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而不是个人意志的产物,而且有其积极作用。(一)、当时险恶的国际环境迫使南北双

5、方优待清室,以尽快地完成政权更替,避免招致列强干涉。首先,俄日两国伺机制造动乱,其他列强也有军事干预的可能性。俄日两国都认为这是实现侵华企图的大好时机,1911年10月23日,俄国总理大臣约见日本驻俄大使,建议两国援助清政府,扑灭革命,进而按俄日密约,“分割”满洲和蒙古[⑤]。而实际上俄国已经开始在中国蒙古地区制造“独立”。11月12日,日本陆军大臣训令关东都督:必要时可以使用兵力保护南满洲的日侨及日本利益[⑥]。于是驻奉日兵“拟暴动时即起而干涉”[⑦]。当然,由于俄日两国都担心“采取断然措施时,德美两国或将出面干涉”[⑧],因此决定暂事观望,但报界已纷传“日俄协商

6、,扶皇统、仿德制、建联邦”[⑨]。假若革命进一步拖长并发生较大的混乱,则难免为俄日干涉提供机会。此外,其他列强驻华海陆军也都进入戒备状态,一旦某地发生侵害外人生命财产的事件,就可能导致列强的军事干预。而当时中国大部地区处于各独立政府控制之下,中央集权已不存在,旧的秩序已被打破,各地方政府都难保不会发生侵害外人利益的事件,从而给列强以干涉的借口。因此,他们都迫切希望尽快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其次,以英国为首的多数列强要求中国尽早结束无政府状态。除日俄等少数别有用心的国家外,其他列强多关心在华势力范围、商务、债权等利益,尤以英国为甚,英国还担心中国局面拖延下去会改变列

7、强在远东的势力平衡,所以在华英国公使、各地领事积极从事调停。南北议和期间,上海的英俄美日法德六国领事照会双方,命令“尽速成立和解,停止现行冲突”[⑩]。他们还恫吓,“除非能够实现调解,否则将出现帝国立即分裂”的局面[11]。当时一些立宪派甚至革命人士也认为:“彼今之尚未实行干涉者,一则战祸之为日浅也,久乱不治,斯干涉继之矣。”[12]处于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各派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尽快结束清王朝的统治是南北双方的迫切愿望。为此,双方一致同意给清室以优厚的待遇。可见当时的国际环境不允许中国进行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而中国资产阶级也没有把革命进行到底的能力,所以优待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