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修二海洋地理

高中选修二海洋地理

ID:11878436

大小:4.44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7-14

高中选修二海洋地理_第1页
高中选修二海洋地理_第2页
高中选修二海洋地理_第3页
高中选修二海洋地理_第4页
高中选修二海洋地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选修二海洋地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课时一、地球上的海与洋1.海与洋对比对比项目洋海占海洋面积比重89%11%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受陆地影响程度影响较小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影响大水温和盐度变化不大比较大海流系统有独立的系统无独立的系统2.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3.海22(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内陆海边缘海陆间海(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

2、、外海、岛间海。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4.海峡和海湾(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 C.世界主要海峡海峡连通海域曼德海峡红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太平洋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印度洋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22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北海土耳其海峡黑海-

3、--地中海(2) 海湾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三、海岸与海底地形22(一)海岸1.海岸线(1)定义: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2)影响海岸发育因素:除潮汐因素外,风暴潮、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等引发的海啸、全球变暖等因素。  2.海岸的类型(1)按海岸组成物质,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

4、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2)按海岸塑造因素,可分为侵蚀性海岸、断层海岸、泥沙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海岸类型及其特点l        海岸具有多种类型,根据海岸的物质组成,可将海岸分为四种类型:基岩海岸、沙质海岸、淤泥海岸和生物海岸。l        基岩海岸:独特的岬湾地形,沿岸有众多的岛屿,常在海湾一带形成海阔水深、利于避风的天然良港。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是进行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l        沙质海岸:主要由砾石和沙子组成,往往形成沙堤、沙坝、沙丘等地貌,海滩多宽阔平坦,常形成天然的优质海滨浴场。l        淤泥海岸:海岸带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大多数淤泥海岸土质

5、肥沃,适宜开展滩涂农业、水产养殖以及生态旅游(在我省沿海广泛分布)。l        生物海岸: 红树林海岸具有很强的抵御风浪侵蚀的能力,又是鸟类及潮间带动物的栖息地,物种丰富。因此,红树林海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和海洋防灾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热带基岩海岸边缘常发育珊瑚礁海岸。珊瑚礁对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起到良好作用。根据动态特征可分为侵蚀海岸、淤积海岸、平衡海岸(二)海底地形的分布海底地形: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 22 大陆隆:也称大陆基。是大陆坡麓向大洋盆地缓侵倾斜的海底沉积带。深度约为1500—5000m之间。靠近大陆坡的

6、地方较陡,接近大洋盆地的部分较缓。大陆隆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洲周围。海隆:深海底宽广而下坡平缓的高地。呈长条状或近似圆形,高出海底数百米,宽约数百千米。海山:高出海底1000m的死火山和活火山,坡度在5°--15°之间。深洋底的火山为点状散布,呈椭圆形或狭长形。(三)海底地形的形成  1.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22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

7、扩张形成洋盆。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2.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时,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俯冲地带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为六个规模巨大的运动板块。大板块还可分为若干小板块。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很少发生变形,板块边界则是全球最活跃的构造带,可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l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