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i在hbv感染中应用研究

rnai在hbv感染中应用研究

ID:11929176

大小:29.23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5

rnai在hbv感染中应用研究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rnai在hbv感染中应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RNA干扰在HBV感染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重要的基因调节机制,被称为RNA沉默或者是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RNA干扰是指由21~23个核苷酸组成的双链RNA(dsRNA)所引发的生物细胞内同源基因转录后沉默的现象,是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因调控机制。目前对由乙型肝炎(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而RNA干扰技术的出现为各类慢性HBV感染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利用RNAi技术的高效性和特异性抵御病毒感染及其它外源性核

2、酸入侵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针对乙肝病毒感染这一全球性的健康问题,RNAi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RNA干扰抑制HBV复制及基因表达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RNA干扰 HBV抗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持续感染呈全球范围广泛流行。HBV感染可引起急、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并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病密切相关,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感染性疾病。全世界有超过三亿五千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携带者,面临患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危险[1],其中75%分布

3、在亚太地区,且慢性乙型肝炎预后不良.现有的治疗HBV的药物包括免疫调节剂和核苷类似物等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疗效仍不令人满意[2]。高剂量重组干扰素的持续应答率仅约30%[3],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虽然抗病毒活性较强,但停药后病毒复制水平快速反跳及耐药病毒株的出现,使得临床抗病毒方案的实施受到极大的阻碍[4].。近年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技术的出现,为各类慢性HBV感染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RNAi是指由双链RNA(dsRNA)分子mRNA水平关闭相应序列基因表达或使其沉默的过程。

4、dsRNA可抑制不同类型细胞的靶向基因表达,用特异性的抗体几乎检测不到靶向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因此,RNAi技术又被形象地称为基因沉默(genesilencing)。RNAi是一种典型的转录后基因调控方法,又称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genesilencing,PTGS)。RNAi具有高特异性和高效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真菌、蠕虫和低等脊椎动物以及哺乳动物的基因功能研究[5]。有学者认为,RNAi技术用于抗HBV治疗,有望成为治疗乙型肝炎的革命性新方法,将有巨大的社会价值。1RN

5、A干扰发现的历史背景 RNA干扰机制的发现得益于许多科学家的长期工作。1990年有科学家给矮牵牛花插入一种催红素色素的基因,希望它能够开得更鲜艳,结果让人大惊,矮牵牛花完全褪色了,花瓣变成了白色j研究者对此极度困惑;1995年,中国留学生郭苏在美国康柰尔大学肯尼恩·坎菲斯指导下,试图阻断秀丽新小杆线虫的某个基因时,意外地发现反义和正义单链RNA都阻断了该基因的表达;可惜的是他们都没有能解释这个现象和继续研究下去。直到1998年,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宣布他们发现了RNA(核糖核酸)具有可以干扰基因的机制。为以

6、上现象找到了答案,矮牵牛花、线虫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都是因为生物体内某种特定基因“沉默”了,导致基因“沉默”的原因就是RNA干扰机制。以前,人们都认为,RNA分子只是被当作是DNA(脱氧核糖核酸)与蛋白质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信使”,安德鲁·法尔的研究让人们认识到,RNA可以使特定基因开启、关闭,从而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等。2006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把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据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称,这两位科学家获奖是因为他们发现了RNA(核糖核酸)干

7、扰机制即“发现了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授予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诺贝尔化学奖,以奖励他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真核生物基因信息转录过程”中的研究成就。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声明中说“如果转录过程停止,(生物)基因信息就不会被转移到机体的各个部位,生命体也将在数天内死亡”。比如,人类现在难以攻克的多种疾病,癌症、心脏病都与基因信息转录过程发生紊乱有关。1HBV基因结构特征 HBV基因组是一不寻常的特异性结构,它是一环形的部分霹股的DNA分子其中完整的链称为长链或负链[L(-)],由3200左右核苷酸

8、组成,短链又称为正链[S(+)],其核苷酸数目相当于长链的5O~100%条链的5'-末端之间的碱基互补构成粘性末端,维持其环状结构。在粘性末端的两侧各有一个由11个碱基对(bp)(5'TTCACCTCTGC)组成的正向重复顺序(DR),位于核苷酸1824和核苷酸1590,分另IJ称为DRl和DR2。已证明HBVDNA的s(+)链不管多长均不具有编码蛋白的功能即不含有开放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