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北矿新井设计丁骞

涡北矿新井设计丁骞

ID:12040831

大小:7.57 MB

页数:131页

时间:2018-07-15

涡北矿新井设计丁骞_第1页
涡北矿新井设计丁骞_第2页
涡北矿新井设计丁骞_第3页
涡北矿新井设计丁骞_第4页
涡北矿新井设计丁骞_第5页
资源描述:

《涡北矿新井设计丁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矿业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设计一般部分中国矿业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87页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述1.1.1矿区地理位置、交通涡北井田位于淮北平原西部,行政区划属安徽省涡阳县管辖。井田中心南距涡阳县城4km,地理坐标东经116°09′58″~116°12′45″,北纬33°30′53″~33°34′48″。濉(溪)~阜(阳)铁路从井田东南约3km处通过,该线往东北经符离集可接入津沪线,往西南经阜阳可接入京九线。井田附近在濉~阜铁路上有涡阳和龙山两个车站,距井田中心分别为5km和11km。区内公路四通八达。涡阳~永城公路纵贯井田东部,涡阳往阜阳、蚌埠、亳州、淮北、永

2、城等邻近市、县均有公路相通。涡河是淮河的支流,距矿井工业场地最近处仅2km,可通行200t~400t级船。由涡河经怀远可进入淮河,还可经洪泽湖于淮安转入京杭运河进入长江。因此,本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方便,矿井具备铁路、公路和通航河流三种运输条件。交通位置见图1.1.1。图1.1.1涡北矿交通位置图1.1.2地形特征本区地势平坦,地面标高+29.49~+31.80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村庄较多。1.1.3矿区内工农业生产、建筑材料等概况中国矿业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87页井田位于淮北平原西部,以农业为主,工业欠发达。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豆、红薯、玉米等。井田8煤组赋存区内共有大

3、小村庄22个,其中初期移交采区范围村庄6个,共1110户。投产工作面影响范围需搬迁村庄1个,共134户。矿井建设和生产期间应根据国家政策,有计划的妥善处理征地和迁村事宜。矿井建设中的钢材、木材、水泥等材料主要由外地供应,砖、瓦、砂、石等土产材料均可由当地解决。1.1.1区域水源、电源本区水源充足。根据现有水文地质资料,新生界第一含水层富水性强,水质较好,可作为矿井的生活水源。矿井水经处理后,可作为矿井及选煤厂生产用水。本区电源充沛可靠。涡阳县城南现有220/110/35kV区域变电所,其变压器容量为1×120MVA+1×90MVA,为双回路供电方式。设计矿井供电电源引自涡阳县城南220/11

4、0/35kV区域变电所,采用35kV向矿井供电,每回线路长约14km。目前矿井供电线路已经架设完毕并供电。1.1.2矿区气候条件本区属季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6℃,最高气温41.2℃,最低气温-24℃。最早冻结期为11月,最迟解冻为翌年3月,最大冻土深度为0.19m。年平均风速为3.2m/s,平均降雨量811.8mm,雨季集中在7~8月份。春秋季多东北风,夏季多东~东南风,冬季多北~西北风。1.1.3矿区的水文情况本区内涡河及其支流武家河为长年性河流,由西北向东南流径井田西南部,涡阳县城关涡河节制闸上游最高洪水位(1963年8月7日)标高为+30.45m。区

5、内沟渠纵横,均为人工开挖的灌溉沟渠,较大的涡新河长年有水。1.2井田地质特征1.2.1地层根据该《安徽省涡阳县涡北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为全掩盖区,第三、四系厚度变化不大,一般在400~420m左右,古地形东高西低。区内地势平坦,潜水面较浅。本矿井内古生界岩层均隐伏于新生界松散层之下,经钻孔揭露,自下而上分别为奥陶系老虎山组、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第三系、第四系,见图1.2.1。各组岩性特征由老新简述如下:(1)奥陶系(O2t)老虎山组:揭露厚度10.76,为深灰色略带肉红色块状微晶白云质含泥质灰岩,含燧石结核,裂隙尤为发育。(2)石炭系(

6、C)①中统本溪组(C2b)与下伏老虎山组假整合接触。厚43.73m,为深灰色钙质泥岩、暗紫色~杂色铝质泥岩、铁铝质泥岩为主,上部夹浅灰白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两层。②上统太原组(C3t)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厚127.70m。根据岩性特征分段叙述如下:下段:为深灰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有孔虫、瓣鳃类等动物化石。中段:浅灰色~灰色细中粒石英砂岩、泥岩夹薄煤三层及生物碎屑灰岩一层。上段:灰~深灰色泥晶生物碎屑灰岩5中国矿业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87页层夹深灰色泥岩及薄层细砂岩。灰岩中含较多蜓类、腕足类、珊瑚、海百合茎等动物化石。(3)二叠系(P)①下统山西组(P1S)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底界

7、以太原组L1灰岩之顶为界,上界至铝质泥岩下骆驼钵砂岩之底,厚66.85~108.11m,平均厚87.76m。由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含10、11两煤层(组)。②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与下伏山西组整合接触。下界从骆驼钵砂岩之底,上界至3煤组下K3砂岩之底,地层厚246.73~255.31m,平均厚250.04m,岩性由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本组为本矿主要含煤段,含4、5、6、8等四个煤组,其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