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

2006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

ID:12065763

大小:4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5

2006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_第1页
2006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_第2页
2006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_第3页
2006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_第4页
2006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6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6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                                          语文2006.5                                     命题单位:苏州市教科院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l50分,考试时间为l50分钟;  2.请将第1卷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1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绮丽  

2、倚仗  崎岖不平  骑虎难下  B.阡陌  翩跹  见异思迁  纤尘不染  C.尺牍  亵渎  买椟还珠  穷兵黩武  D.重创  疮痍  怆然泪下  沧海桑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粹  励行节约  熙来攘往  要言不烦  B.藉贯  锦绣河山  翻天覆地  蜂拥而上  C.刍议  翰墨丹青  为人处世  渡过难关  D.博弈  消费陷阱  精简机构  彬彬有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农民生病后,该就诊不就诊的高达50%,该住院没住院的也要近40%,对“看病难、看病贵”的耳濡目染让这位有二十多年

3、行医经历的人大代表深感揪心。  B.《新闻周刊》的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温州模式”能取得成功,原因是将人们深藏在心底的创业致富欲望充分释放出来,并运用于市场经济之中。  C.许多克隆动物在出生24小时内就因某种脏器异常而夭折,而正当壮年的多利羊又突然  死亡,这表明人们对克隆动物健康问题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D.营养专家指出,为婴儿添加水果辅食时,家长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原则,最好给孩子喂食香蕉、苹果等司空见惯的水果,以防出现过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完善的规划、细致的预算、周密的方案让国际展览局考察团的全体成员

4、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严谨作风和科学态度。  B.建设新农村,无论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到各项社会事业,都有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但这不是简单的大拆大建,把原来的推倒重来。  C.这所学校邀请富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走进学生和家长中间,就加强师生沟通、缓解学习压力、正确处理与异性同学关系等问题进行咨询服务。  D.首尔大学最终调查报告鉴于认定黄禹锡有关克隆技术的论文造假,韩国政府决定取消  其“韩国最高科学家”称号,并免去他担任的一切公职。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戏曲舞台上众多的艺术形象

5、都有自己的一副面孔,但舞台上的人物毕竟是有限的,把生活中千姿百态的人物表现出来,是艺术的首要任务。因而人物的类型化就表现出它的必要性。  在戏曲舞台上,这种类型化主要是通过脸谱来体现的。文人有文人的特性,武者有武者的性  格,但同时它又概括了众多的一类人。戏曲脸谱的类型化是一种艺术概括,它必然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为本原。  那么,这种类型化在戏曲舞台上为什么要用脸谱来表现呢?戏曲是舞台艺术,它的生命力在于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即通常所说的唱、念、做、打。唱腔从曲牌体到板式体的变化使演唱艺术更加成熟,虚拟化的表演和程式化的动作是戏曲表演艺

6、术化的规范,而戏曲脸谱则是这种艺术化的更高规范。我们都知道“兰陵王”的故事,兰陵王为了退敌,特意戴了一副面貌凶恶的面具。这个面具改变了兰陵王原来的性格特点,从貌美相善一下子变得貌丑面恶,使敌人望之胆寒,落荒而逃。这种使观者改变心理定势的效果,被戏曲运用得非常自如。一般来说,现实中很难找到脸谱中那样的形象,戏曲艺术故意夸大某一特点,并把这一特点在脸谱中表现出来。“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就是这样的表现。  戏曲舞台上的脸谱完全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从中国戏曲的悲剧观念来看,中国的悲剧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表现悲剧的手法,在悲悲戚戚的气氛中可

7、以穿插配角的喜剧化的插科打诨,这就缓解了观众的心理压力。其次是悲剧的结尾,在历经坎坷之后,主人公终于可以团圆。中国戏曲在表现悲剧的同时,自始至终是把观众的审美需要看作第一位的。大多数观众都希望悲剧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以说也是一种思维定势。所以在中国戏曲里,好人无论多么贫困潦倒,还是正面形象,不失正人君子风范,终有好报;坏人不管如何富贵荣华,还是反面形象,总是奸佞小人举止,结局必将大快人心。戏曲到了舞台上便把好人坏人分得清清楚楚,在人物的面部涂上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图案,以使观众一目了然。红色代表忠勇,白色代表奸恶,黑色代表粗猛,绿

8、色代表侠义……而脸谱的图案也各有不同,有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六分脸、象形脸……不同类型的人勾以不同的脸谱,这在观众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