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施工

阳谷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施工

ID:12092487

大小:209.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7-15

阳谷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施工_第1页
阳谷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施工_第2页
阳谷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施工_第3页
阳谷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施工_第4页
阳谷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施工_第5页
资源描述:

《阳谷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施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0施工组织设计10.1施工条件分析10.1.1工程概况阳谷配套工程包括提水加压泵站、入库输水管道、入库涵闸、陈集水库围坝、出库涵闸、出库泵站、出库供水管道及管道工程附属建筑物等部分。陈集水库围坝轴线位于阳谷县南外环路(省道S333)以南约100m,明堤东干渠(陈集村)以西约50m,朱施董村以北约270m,曹集村以东约100m,坝轴线总长4312m,平均坝高8.15m,总库容1037万m3。各单项工程规模、设计标准及设计指标等详见本报告其他章节及设计附图。主要工程量见表10.1-1。表10.1-1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汇总表序号工程项目单项工程土方开挖土方回填

2、干砌石浆砌石砼或钢筋砼水泥土搅拌桩(m3)(m3)(m3)(m3)(m3)(m3)1提水泵站提水泵站112155963 8311955092围坝及穿坝建筑物围坝工程424259328134445642213992788 3入库涵闸30592894 43709614出库涵闸、泵站79196370 1111153255输水管道输水管道855000713400  900 6附属建筑物3848134438  2149 7供水管道供水管道180250163755  360 8附属建筑物2294120530  1349 合计5361458376079456422141

3、29856589510.1.2地形、地貌与工程地质场区位于黄河冲积平原区西北部,地貌上属鲁西北堆积平原区(Ⅰ)~冲积平原亚区(Ⅰ2)。地域广阔,地形平坦,地面高程一般为38.50~39.10m。1.坝基及穿坝建筑物10-12坝基及坝基附近开挖范围内土层主要分为:耕植土:褐黄色,湿,壤土为主,可塑,含植物根茎。该层厚0.50~0.70m,底板高程38.00~38.40m。①层裂隙粘土:浅红棕色,可塑,粘性较强,裂隙发育,充填有粉土,干强度高。该层分布稳定,其顶部分布壤土透镜体。该层厚1.1~04.10m,底板高程34.00~36.40m。②层砂壤土:黄褐色,

4、松散,饱和,质纯,粘粒含量低,具摇震反应,干强度低,部分已过渡至粉砂。该层在北坝线部分缺失,层厚2.20~4.00m,底板高程32.10~33.60。③层粘土:灰色,软可塑,粘性强,有机质含量高。该层厚度变化较大,分布于整个坝基。层厚0.40~2.70m,底板高程30.90~33.40m。③-1层壤土:褐色,可塑,粉粒含量偏高。该层主要分布在东坝线,存在于④层砂壤土的上部,层厚0.90~3.10m,底板高程28.60~30.30m。入库涵闸、出库涵闸和出库泵站等穿坝建筑物地层岩性与坝基土基本一致。2.提水泵站提水泵站开挖范围内土层主要分为:Ⅱ-①层壤土:褐

5、黄色,干,可塑,土质较杂,为人工填土。该层厚2.20~2.50m,底板高程36.20~36.40m。Ⅱ-②层砂壤土:黄褐色,干~稍湿,松散,粉粒含量较高,夹杂壤土团块,底部夹有棕红色裂隙粘土薄层。该层厚2.20~2.50m,底板高程34.00~36.40m。Ⅱ-③层砂壤土:灰褐色,饱和,松散,质纯,粘粒含量低,具摇震反应,部分已过渡至粉砂,该层厚度大而稳定,中部夹Ⅱ-②-1淤泥质粘土。该层层厚7.40~8.70m,底板高程27.30~28.90m。3.管线管线开挖范围内土层主要分为:①层壤土、②层砂壤土、③层粘土、④砂壤土,岩性特征与提水泵站相差不大。按一

6、般工程土类分级标准,本工程挖填土方平均按Ⅱ类土计。10-1210.1.3水文气象阳谷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3℃,一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为-2.3℃;七月份最高,月平均气温为26.75℃。无霜期平均在193~201天之间,最长为259天,最短为178天;霜冻期为165天左右。年最大冻土深39cm,年平均风速3.2m/s,冬季多偏北风,其它季节多偏南风。阳谷县多年平均降雨量554.6mm,最大年降雨量944.5mm(1964年),最小年降雨量296.6mm(2002年)。年际丰枯悬殊,且年内分配不均,多年平均6~9月份降雨量435.4m

7、m,占全年降雨量的73.8%;3~5月份灌溉降雨量81.4mm,占全年降雨量的13.8%。考虑到降雨、低温、大风等对工程施工的影响,确定工程年有效施工天数约270天。10.1.4水文地质区域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层类孔隙水。浅层含水层为全新统及上更新统冲积湖积地层,岩性为粉砂、细砂及中砂,砂层厚10~50m,具有强富水性。深层含水层上第三系上部至中更新统,上部岩性以粉细砂、细砂为主,下部多为中细砂、中砂及中粗砂,层厚一般大于40m,具有强富水性。浅层地下水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同时还有黄河侧渗,灌溉渗入,地表水及外区径流补给,地面蒸发和人工开采为其主要排

8、泄方式。深层地下水补给源来自聊城北部省外及鲁中南山区三方面,地下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