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功夫茶冲泡全过程(组图)(

茶道——功夫茶冲泡全过程(组图)(

ID:12120845

大小:32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5

茶道——功夫茶冲泡全过程(组图)(_第1页
茶道——功夫茶冲泡全过程(组图)(_第2页
茶道——功夫茶冲泡全过程(组图)(_第3页
茶道——功夫茶冲泡全过程(组图)(_第4页
茶道——功夫茶冲泡全过程(组图)(_第5页
资源描述:

《茶道——功夫茶冲泡全过程(组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功夫茶,源于中国,后传至日本、东南亚。我国以广东潮汕、福建闽南一带的正宗。近年来,功夫茶在许多茶馆已风行,但真正了解的不多。这里简单介绍其制作方法:  一、赏茶:主人向客人一一介绍茶叶特点、风味,并让客人欣赏、嗅品。(自饮自乐除外)  二、温壶(仙鹤沐浴):将开水冲入茶壶和茶杯温之并洗净以提高茶具温度,然后倒进一种叫茶船的紫砂浅盘。    三、装茶(乌龙入宫):用茶匙将茶叶装入茶壶,至茶壶三分之二左右。    四、润茶(春风拂面):沸水冲入壶中,至满,用竹筷刮去茶凉,然后将水倒进叫茶海的大茶杯。    五、冲泡(悬壶高冲):把开水壶提高冲入茶具,使茶叶转动,但不要像

2、第一次那样冲入沸水,冷至80℃即可。    六、浇壶:盖上壶盖浇开水,使壶内外温度达一样。  七、温杯:用温壶及润茶的水洗净茶杯。  八、运壶:提壶沿茶船边沿运行数周,目的在于不让壶底水滴入茶杯串味。   九、倒茶(关公巡城):泡一至三分钟后将温洗过的茶杯一字儿排开,依次巡回浇注,忌一次注满。    十、点茶(韩信点兵):茶水倒到少许时一点点倒到各杯里使其浓淡均匀。    十一:看茶(赏色闻香):观尝杯中茶颜色,闻茶之香气。    十二、品茶、各自细细品赏、切忌大口吞喝,而要慢慢品味(品啜甘露)。先嗅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嗅,浅杯细饮。    有经验的老茶迷,往往品

3、茶时双目紧闭,如醉如痴,其诗情画意皆在这一品中。  双休日闲暇无事,能邀上三五良友,从麻将室里解脱出来,到茶馆尝尝这茶文化的乐趣。一面品赏功夫茶,一面谈古论今、吟诗作对,岂不快哉!    功夫茶具介绍---饮茶离不开茶具,功夫茶具指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茶壶,茶碗,茶杯,茶盘,茶托等等,古人讲究饮茶之道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非常注重茶具的本身的艺术,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绝的名茶,可谓相得益彰。下面介绍泡功夫茶的必备的主要功夫茶具:  完整的功夫茶具  福建,潮汕,台湾各处的乌龙,制法滋味冲泡技巧各有不同,但基本“功夫”是一致的,因为大家都叫功夫茶嘛。如果基

4、本功夫不齐备,茶味就出不来,神韵、意境就有点空中楼阁了。  盖碗茶具,茶海(也叫"公道杯"),闻香杯,茶杯,茶滤,茶夹,茶托,茶壶,茶盘,茶巾。这里说的是泡乌龙茶-铁观音用的茶具,当然有一些比如擂茶等的功夫茶就不一样了。1盖碗的陶瓷茶具  盖碗茶具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品盖碗茶,韵味无穷。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2茶海(也叫"公道杯")  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形状似无柄的敞口茶壶。因乌龙茶(安溪铁观音)的冲泡非常讲究时间,就是几秒

5、十几秒之差,也会使得茶汤质量大大改变。所以即使是将茶汤从壶中倒出的短短十几秒时间,开始出来以及最后出来的茶汤浓淡非常不同。为避免浓淡不均,先把茶汤全部倒至茶海中,然后再分至杯中。同时可沉淀茶渣、茶末。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茶海起均匀茶汤的作用,多用于乌龙茶(铁观音)的冲泡。  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3闻香杯  闻香杯,闻香之用,比品茗杯细长,是乌龙茶(铁观音)特有的茶具,多用于冲泡台湾高香的乌龙时使用。与饮杯配套,质地相同,加一茶托则为一套闻香组杯。  好处:一是保温效果好,可以让酒的热量多留存一段

6、时间,饮者也能够握住杯颈暖一会儿手;二是酒香的味散发慢,可以让饮者尽情地去玩赏品味。  传统的茶道讲究的就是一嗅二闻三品味:  嗅指的是嗅干茶叶的香味,这是品茶的第一道,也就是将茶叶倒进茶杓(又叫般若瓯)中(当然,之前茶艺员需要进行沐手、焚香等等礼仪程序),清茶客观其形状、颜色,嗅其干茶香味。  闻指泡茶时,在暖壶(开水冲淋壶身)之后,很快将第一道茶倒入茶杯中做洗涤之用,这些个茶水是要淋回壶身的,叫做“玉液回壶”。然后再出来的就是第二道茶了,这道茶斟到闻香杯中,用小杯盖口,茶客用食指中指夹紧闻香杯,拇指紧压杯底翻转过来,轻旋闻香杯,徐徐提起,双手轻搓,送至鼻门作深呼

7、吸,吸闻茶香,叫做“倒转乾坤”。  品茶:烫茶入口,是用力吸的,一小口茶液混着冷空气入口,不沾牙唇,让舌头上的味蕾在第一时间感触到甘醇,貌似这就是品味的真谛。4茶壶,紫砂或朱泥的  选出水量为三杯或四杯的(干茶1/3壶,完全泡开时的出水),多了少了都难控制。这里的考究多了。5茶盘,宽,平  竹,木皆可,最好不用塑料的,有异味。它提供的方便在泡第一,二道茶不可或缺,因为那时的时间控制是论秒计的,一点不顺手就泡坏了。6茶匙,茶荷,就是干茶入壶前的量具  跟其他杂七杂八的用具一套买的,搁在一笔筒似的东西里,整套叫“茶道”。竹木石骨都无所谓,紫檀的不错。茶量的合适直接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