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形式井网适应性及油田开发合理井网部署方法

不同形式井网适应性及油田开发合理井网部署方法

ID:12137147

大小:19.3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5

不同形式井网适应性及油田开发合理井网部署方法_第1页
不同形式井网适应性及油田开发合理井网部署方法_第2页
不同形式井网适应性及油田开发合理井网部署方法_第3页
不同形式井网适应性及油田开发合理井网部署方法_第4页
不同形式井网适应性及油田开发合理井网部署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形式井网适应性及油田开发合理井网部署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不同形式井网适应性及油田开发合理井网部署方法摘要本文基于油藏在开发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总结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不同形式井网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并且针对不同油田采用合理的井网部署方法。关键词:井网,注水,裂缝。一、不同形式井网适应性1.1研究背景及意义我国近年新增探明储量的油藏的特点较以往的显著不同点在于储量品味越来越差,以岩性为主的隐蔽油气藏和低渗透、特地渗透油藏越来越多,增加了储量动用、产能建设的难度,已开发的油田如何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未动用的油田储量如何尽快有效的投入开发,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油藏采用合理有效的井网部署,对

2、保持我国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2常规油藏井网部署根据油层分布状况、油田构造大小与断层、裂缝的发育状况、油层及流体的物理性质、油田的注水能力及强化开采措施,我们将注水方式分为边缘注水、切割注水、面积注水。1.2.1边缘注水方式对油层结构比较完整、油层分布比较稳定的中小型油田,鉴于其含油边界位置清楚、内外连通性号、流动系数高,我们选择采用边缘注水:对于含水区内渗透性较好、含水区与含油区之间不存在低渗透带或断层的油藏,我们采用边缘外注水,注水井按与等高线平行的方式分布在外油水边缘处,向边水中注水;对于在含水边缘以外的

3、地层渗透率显著变差的油藏,为了提高注水井的吸水能力和保证注入水的驱油能力,我们采用边缘上注水,将注水井分布在含油边缘上,或在油藏以内距离含油边缘不远的位置;如果地层渗透率在油水过渡带很差,或者过渡带注水根本不适宜,那么我们采用边缘内注水,将注水井分布在含油边缘以内,以保证油井充分见效和减少注水外逸量。由于油水边界比较完整,采用常规油藏井网分布可以使水线推进均匀,控制相对容易,污水采收率和低含水采收率高,最重要的需要部署的注水井少,设备投资相对较小,经济效益高;但同时,在较大油田的构造顶部效果差,容易出现弹性驱动和溶解气驱,井排产量会

4、递减,对此我们可以采用边缘注水与顶部点状中注水相结合的方法改善驱油效果,除此之外注水利用率不高、水向四周扩散也是无法避免的问题。1.2.2切割注水方式对于油层大面积分布、有一定延伸长度且流动系数较好的油藏,可以用注水井将油藏切割为较小面积的若干单元,成为独立的开发区域进行注水开发,这样有利于调整和布置,通常每个切割区由两排注水井夹三排或五排生产井组成。切割方式可分为纵切割(沿构造短轴方向切割)、横切割(沿构造长轴方向切割)、换装切割、分区切割。这种部署方式对油藏的地质特征有很好的匹配性,便于修改原来的注水方式,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可以

5、随时根据生产数据和生产动态来调整区域宽度和方向;针对油层分布不均匀性,可以优先开采高产地带,且其储量可以一次性用完,可以保证很好的开才性。当然再好的注水方式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之处,在切割区域中,井间干扰是一个很严重的弊端,导致吸水能力降低;它不适应非均质严重的油藏,导致水线推进不均匀;有时还会出现区间不平衡,造成平面矛盾。1.2.3面积注水一些油层分布不规则且延伸性差、流动系数低,面积分布大但是构造不完整、断层分布错杂,此时用切割注水无法控制多数油层,我们则采用面积注水:将注水井和生产井按照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地布置在整个开发区域

6、上,实质上是把油层划分成许多更小的单元,一口注水井控制一口生产井并同时影响多口油井,而每一口油井又同时在几个方向上受到注水井的影响。这种部署方式的优点在于所有生产井置于注水井第一线,有利于油井受效;注水面积大,受效快;生产井受到多向供水,采油速度高;便于井网调整。1.2.3.1正方形井网系统以正方形井网为基础,井网正对排列,井距=排距。1.2.3.1.1直线系统1.2.3.1.2五点系统一排间隔油、水井,相邻的一排间隔水、油井。由于注水井和生产井井数之比为1:1,因而每口注水井承担的注水量比较适中,这样注入水推进比较适中,波及系数与

7、驱油效率有一定的改善。1.2.3.1.3九点系统一排油井,相邻的一排间隔油、水井。此种部署方式适应于油层内非均质性比较严重,且一时无法掌握这种非均质性,并且在不增加井数的情况下可以调整为五点系统。1.2.3.1.4七点系统一排间隔油(2口)、水(1口)井,相邻的一排间隔水(1口)、油(2口)井。这种部署方式适应于裂缝不发育、注水水窜不严重的具有中等以上渗透率的油藏,可以看出布置的注水井少,节约成本。1.2.3.2三角形井网系统以三角形井网为基础,井排交错排列。1.2.3.2.1交错排状系统一排油井,相邻的一排为注水井。1.2.3.2

8、.2反九点系统一排油井,相邻的一排间隔油、水井。1.2.3.2.3反七点系统一排间隔油(2口)、水(1口)井,相邻的一排间隔水(1口)、油(2口)井。1.2.3.2.4四点系统一排间隔油(1口)、水(2口)井,相邻的一排间隔水(2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