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明代粮食仓储制度]

浅论明代粮食仓储制度]

ID:12140840

大小:6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5

浅论明代粮食仓储制度]_第1页
浅论明代粮食仓储制度]_第2页
浅论明代粮食仓储制度]_第3页
浅论明代粮食仓储制度]_第4页
浅论明代粮食仓储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明代粮食仓储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论明代粮食仓储制度(2009级历史专业XXX09020126)【摘要】“国家大本,食足为先。”粮食储备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历史上各朝各代无不把它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位置。明朝亦不例外,针对明代粮仓的类型,储粮的来源及管理,仓储粮的用途来浅论明代粮食仓储制度,以便深入了解这种对明朝统治发挥过积极作用的粮食仓储制度,并进一步浅论此制度逐步损弛的原因和带来的消极影响,给予后世统治重要启示。【关键词】明代;粮食仓储制度;启示近来,研究我国古代粮食仓储制度的论文较多,而大多是根据其类型、管理体制、作用等某一方面进行详细研究。本文将从整体

2、出发,浅论明代粮食仓储制度,这其中包含粮仓类型、管理体制、作用以及逐步损弛的原因等。据史料记载,建仓储粮为历代王朝所高度重视,仓储也被视为“天下之大命”。明代借鉴和汲取了以往的许多经验和措施,对建仓储粮的制度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粮食仓储制度。明代粮储仓类型多样,数量较多,从中央到地方,从皇室、藩王到各级地方官吏,对粮储仓的依赖性较强。对此,中央对国家和地方粮仓进行了较强的控制,对储粮的来源及粮仓的管理方面进行了明显的改善,使其在平抑物价、调控市场、赈灾备荒、安民固本、供养军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宣

3、德以来,这一粮食仓储制度逐步损弛,给明朝统治、百姓生产生活等多方面带来了消极影响。如何以史为鉴,解决好关乎民生和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储粮问题,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给予后世统治深刻启示。一、明代建仓储粮及粮仓的类型明代统治者借鉴并改善以往历代王朝建仓储粮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制定和推行了粮食仓储制度,并充分运用漕运措施和管理措施来保证这一制度的正常运行。明代粮仓有京仓、通仓、徐州仓、淮安仓、临安仓、德州仓、天津仓、常平仓等,就类型而言,可以分为预备仓、水次仓、社仓、济农仓和王府仓。1、预备仓9这里的预备仓又可以分为受中央政府控制的用作

4、军队饷粮、官僚禄米、王室享用粮的储备仓和各地方州府设立的以振凶荒的预备仓。明朝初年定都南京,在南京设有军储粮仓。洪武三年增加到了二十所,并且建了临濠、临清二个粮仓来进行转运。并且各行省也相继建立了预备粮仓,为各级官吏提供粮食俸禄,以及在边境地区设立粮仓,用屯田的粮食收入供给军队。“明初,京卫有军储仓。洪武三年增置至二十所,且建临濠、临清二仓以供转运。各行省有仓,官吏俸取给焉。边境游仓,收屯田所入以给军。”[1]“洪武二十四年储粮十六万石于临清,以给训练骑兵。二十八年置皇城四门仓,储粮给守御军。增京师诸卫仓凡四十一。又设北平、

5、密云诸县仓,储粮以资北征。”[2]此种预备仓主要用于军队饷粮的供给,以便保证军队作战或守卫的粮给顺畅与安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旦军队作战时出现粮食短缺,预备仓就会发挥其积极作用。当然,皇室以及京师各官吏的粮食俸取也由预备仓作为保证。明代地方粮仓,有官办的常平仓,也称预备仓。“州县设预备仓,东南西北四所,以振凶荒。”[3]“永乐中,令天下府县多设仓储,预备仓之在四乡者移置城内。”[4]宣德七年巡抚湖广监察御史朱鉴说:“洪武年间多府州县皆置东南西北仓,以贮官名,多着万余石,少者四五千石。仓设者人监之,富民守之。”[5]“

6、预备仓之设也,太祖选耆民运钞籴米,已备振济,即令掌之,天下州县多所储蓄,后渐废弛。”[6]明代多自然灾害,灾害之年农垦损害,粮食减产,出现大面积饥荒,此时就得依靠预备仓的振济。以上史实充分说明了明朝对建立预备粮仓的重视,同时也表明了预备粮仓发挥的作用。2、水次仓水次仓是明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另一类粮仓,显著特点是水次仓坐落在运河岸边,这样就可以利用较为顺畅的河运加以资转,运送储粮。有徐州、淮安、临清、德州和天津。“迨会通河成,始设仓于徐州、淮安、德州,而临清因洪武之旧,并天津仓凡五,谓之水次仓,以资转运。……设通州卫仓于张家湾

7、。宣德中,增造临清仓,容三百万石。”[7]水次仓的存在及发展变化,与运河凿通及漕粮运输制度紧密相关。永乐年间实行支运法,淮安、徐州、临清作为支运法的转搬点,仓储粮较多,宣德四年经过调整后,淮安仓贮粮食增加到了150万石,徐州仓增加到了250万石头,临清仓增加到了150万石。这些水次仓储粮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与明朝漕运政策是分不开的。水次仓9也在各地发生灾情、漕运京粮不足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后来随着兑运法的实施,水次仓的储粮大幅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其作用的发挥。3、社仓社仓,又称义仓。据史料记载,明代社仓开始于宣

8、德、正统年间,“宣(德)正(统)以来,岁或不收,而生灵嗷嗷,无所仰给……时无锡薛侯理常,乃作大仓于县城之南数里,仓岭之下,储谷以万计,又谓之义民仓。”从这则史料中也可以看出,无锡县是最早实施社仓制度的地方之一。“嘉靖八年乃令各抚、按设社仓。全民二三十家为一社,择家殷实而有行义者一人为社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