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枢纽定位研究成果终期汇报-野村

虹桥枢纽定位研究成果终期汇报-野村

ID:12142713

大小:2.40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8-07-15

虹桥枢纽定位研究成果终期汇报-野村_第1页
虹桥枢纽定位研究成果终期汇报-野村_第2页
虹桥枢纽定位研究成果终期汇报-野村_第3页
虹桥枢纽定位研究成果终期汇报-野村_第4页
虹桥枢纽定位研究成果终期汇报-野村_第5页
资源描述:

《虹桥枢纽定位研究成果终期汇报-野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区域发展 功能定位研究终期汇报2006年12月22日株式会社野村综合研究所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本终期报告的主旨和目的:本终期报告是野村综合研究所在中期报告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吸取了专家和业主的意见,进行深化研究后提出的成果草案。本终期报告希望藉此与业主和有关的专家领导,主要针对各项导入功能和产业的内容、规模、和实施的相关举措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以资形成具有实际参考意义的成果。1功能定位研究的总体结论2长三角的使命和上海的使命 长三角:世界级都市圈上海:长三角极核城市长三角区域发展思路:在壮大东部地区经济实力、推动长江流域快速崛起、

2、带动中西部加快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引领中国全面参加全球竞争中,发挥核心作用。长三角区域功能定位: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最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长三角区域总体布局框架:「一核六带」。「六带」:沿路、沿江、沿湾、沿海、沿湖、沿边。「一核」:上海,长三角都市圈「极核城市」。3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的发展目标定位 通过四个高度化,支撑长三角面向世界级城市群发展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区域要为长三角服务,服务的方向就是支撑长三角发展的总体定位。也就是支撑长三角整体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就是支撑长三

3、角亚太地区最重要国际门户功能的形成,就是支撑全球最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高度化,就是支撑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支撑长三角整体经济实力提升的关键是商务能级高度化,支撑长三角重要国际门户功能形成的关键是网络枢纽高度化,支撑全球最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关键是制造业务高度化,支撑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是极核城市高度化。4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的功能定位 通过四大集聚,形成支撑上海极核城市的三大功能商务能级高度化的关键是商务从业人员的集聚。网络枢纽高度化的关键是广域交流节点的集聚。制造业务高度化的关键是制造服务业务的集聚。极核城市高度化的关键是城市中心功能的集聚。商务从

4、业人员的集聚和制造服务业务的集聚形成「极核城市的区域统合和集成功能」广域交流节点的集聚形成「极核城市的区域综合交通和交流枢纽功能」。城市中心功能的集聚形成「极核城市的核心扩展功能」。5关于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的三大战略核心功能 统合集成,交通交流,中心拓展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区域发展功能定位:极核城市的区域统合和集成功能极核城市的区域综合交通和交流枢纽功能极核城市的核心扩展功能6Why区域统合和集成功能区域综合交通和交流枢纽功能城市核心扩展功能7长三角地区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引进外资区域(国际产业分工)。在中国国内经济实力最稳固的长江三角洲,此前持续带动了中国

5、的高速增长。引进外资达到了国内一半的规模,也是「外资主导」成长最显著的地区。企业在长三角地区的下一阶段发展中,需充分利用上海的市场(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大功能。企业在中国/长三角地区的功能多样化,涉及到企业集团管理的效率和战略的统筹,触发企业组织体制的重组。企业总部因控制管理企业的资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承担了企业的枢纽功能,设立在交通便捷之处的需求极大。Why区域统合和集成功能8Why区域综合交通和交流枢纽功能9Why区域综合交通和交流枢纽功能10Why城市核心扩展功能11实现三大发展功能定位的战略集聚3大产业集群形成6项发展用地实施4大推

6、进措施12实现三大发展功能定位的战略集聚3大产业集群形成6项发展用地实施4大推进措施13从国际案例中可以看到,综合交通枢纽不仅仅是交通的节点,更应该是城市功能高度集聚的节点。随着产业和地区经济的高度发展,对知识集约和高附加价值的追求将使各种产业的业态转向商务楼化。「商务楼内产业」的强化和集聚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上海要发挥长三角极核城市作用的话,及时利用综合交通枢纽的门户优势,通过「商务楼内产业」的集聚,形成上海新的业务核心地区(新城市中心)是极具战略意义的。为此,应该在基于长三角和上海市的中长期发展展望的基础上,对商务楼的需求和布局进行战略诱导。三大产业

7、集群之一「商务楼内产业」商务楼内产业的高度集聚是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区域发展的基本战略14三大产业集群之一「商务楼内产业」商务楼内产业、产业人员、设施规模的分析框架15三大产业集群之一「商务楼内产业」商务楼内产业、产业人员、设施规模的分析框架16三大产业集群之一「商务楼内产业」商务楼内产业、产业人员、设施规模的分析框架17三大产业集群之一「商务楼内产业」商务楼内产业、产业人员、设施规模的分析框架18上海市的商务楼面积从2000年的约2400万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约4300万平方米。5年增加约1900平方米。在商务楼的增加面积中,中心6区的比例为约80%

8、。从而基本形成了人民广场周边、陆家嘴周边、南京西路、淮海中路等都心CBD(商务楼集聚区)。其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