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杂志是青年知心朋友

《中国青年》杂志是青年知心朋友

ID:12146983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5

《中国青年》杂志是青年知心朋友_第1页
《中国青年》杂志是青年知心朋友_第2页
《中国青年》杂志是青年知心朋友_第3页
《中国青年》杂志是青年知心朋友_第4页
《中国青年》杂志是青年知心朋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青年》杂志是青年知心朋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青年》杂志是青年知心朋友1956年,苏联《集体农庄庄员》杂志总编辑随同苏联青年代表团来我国访问。一天,他来到中国青年杂志社,我同他晤谈了两个多小时。谈话中他问我,《中国青年》每月收到群众来信来稿多少件?我说,平均每月三万件左右。他听了很惊讶,问为什么有这么多,我说,可能是中国人口多的缘故。他说苏联人口也不少,但来信来稿要少得多。他带着一个没得到完满解答的问题告别了。几天后,在为苏联青年代表团饯行的宴会上,我们又见了面,他向我表示,此次中国之行,感触颇多,其中之一就是中国青年杂志社每月收到那么多的来信来稿。他啧啧称赞,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新闻。是的,中国青年杂志社每天都收到大量群众来

2、信来稿,因为《中国青年》同广大青年的心是相通的。广大青年热爱、珍惜《中国青年》7《中国青年》杂志是青年知心朋友1956年,苏联《集体农庄庄员》杂志总编辑随同苏联青年代表团来我国访问。一天,他来到中国青年杂志社,我同他晤谈了两个多小时。谈话中他问我,《中国青年》每月收到群众来信来稿多少件?我说,平均每月三万件左右。他听了很惊讶,问为什么有这么多,我说,可能是中国人口多的缘故。他说苏联人口也不少,但来信来稿要少得多。他带着一个没得到完满解答的问题告别了。几天后,在为苏联青年代表团饯行的宴会上,我们又见了面,他向我表示,此次中国之行,感触颇多,其中之一就是中国青年杂志社每月收到那么多的来信来稿。

3、他啧啧称赞,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新闻。是的,中国青年杂志社每天都收到大量群众来信来稿,因为《中国青年》同广大青年的心是相通的。广大青年热爱、珍惜《中国青年》7《中国青年》一直是青年们喜欢阅读的刊物之一,特别是当刊物的宣传紧跟党中央的精神,并密切联系青年的思想实际,而内容又比较充实的时候,读者就更多。比如,1953年底至1954年上半年,为了宣传党中央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意义。陆定一同志写了《向光明的社会主义社会前

4、进》,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国情,说明了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要性、可能性和必然性;邓子恢同志写了《动员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年为实现农业合作化而斗争》;廖盖隆同志写了《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另外,刊物还针对因向社会主义过渡而在青年中产生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个人前途问题,发表文章,开展问题讨论,使他们振奋精神,把个人前途和国家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切为了社会主义。由此,《中国青年》名声大噪,每期杂志刚出版,在书店和期刊门市部出售时,读者为了购买它,往往排成长队,刊物很快就被抢购一空。中国青年社的编辑到外地采访或组稿,经常看到读者排队购买杂志的景象,内心十分感动,决心要为进

5、一步办好刊物作出贡献。71963年3月2日出版的《中国青年》第5—6期合刊是学习雷锋专辑,尽管这期杂志加印了几百万份,仍不能满足广大青年的要求。有些青年买不到刊物,就互相传阅,或到图书馆借阅。不久,编辑部收到了一个炊事员同志寄来的一封信。信上说:到处奔走,买不到第5—6期《中国青年》,只好借来一本,手抄下来。他要求扩大《中国青年》的发行量。接信后,编辑部立即给他寄去了几份刊物,并请他将手抄的《中国青年》寄来。编辑部还收到一份农村青年寄来的《中国青年》合订本。合订本用一块蓝布包着,作为封底和封面。这个青年在附言里说,他非常珍惜《中国青年》,为了好好保存,把省下的一块蓝布派了这个用场。大家知道

6、,那时刚刚渡过三年困难时期,棉布极缺,农村青年的衣裤破了,想找几尺布打补丁也不容易,而这位读者竟不惜用宝贵的蓝布包杂志,他对这个刊物的感情是何等深厚啊!在《中国青年》创刊40周年的纪念会上,周恩来总理看到展览室里陈列的手抄《中国青年》和用蓝布包裹的《中国青年》合订本时,很感兴趣,回过头来对我们说:“广大青年包括农村的知识青年这样地欢迎《中国青年》,《中国青年》应该增加发行量,纸张不够,我可以帮助解决。《中国青年》的内容,要照顾农村青年的需要。”广大青年关心、支持《中国青年》广大青年不仅喜欢阅读《中国青年》,而且是《中国青年》的热情支持者。他们积极地向编辑部投寄信件和稿件,或谈思想,或讲工作

7、,或表达事业上的欢乐,或倾诉生活中的苦恼。他们把《中国青年》真正看作自己的刊物,对它无话不讲,甚至有些对亲人家属或团的组织不愿讲的话,对《中国青年》也和盘托出。7为了教育青年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中国青年》编辑部一方面经常约请一些老一辈革命家、理论家和专家,针对青年的思想问题撰写文章;另一方面,每隔一段时期,经过调查研究,抓住青年中带有共同性的思想问题,出个题目,在杂志上展开讨论。讨论中允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