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化瓷器釉面的研究

关于成化瓷器釉面的研究

ID:12181908

大小:3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6

关于成化瓷器釉面的研究_第1页
关于成化瓷器釉面的研究_第2页
关于成化瓷器釉面的研究_第3页
关于成化瓷器釉面的研究_第4页
关于成化瓷器釉面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成化瓷器釉面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对成化瓷的研究,我们的古陶瓷界的专家们的水平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只处于初级水平。有的专家连成化瓷都没上手过,确大谈成化瓷器如何如何,在对成化瓷的鉴定中使人感到啼笑皆非!这种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客观上成化瓷器作为皇家御用瓷,不是一般的人家和一般的人轻易能见得到,更不用说亲自上手;再加之成化瓷因受鸡缸杯“价值十万金”历史一说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过份夸大了成化瓷的神密化(其实在成化瓷中无论是在瓷质上,还是在器型绘画艺术上,比鸡缸杯更好的器物有的是);另一方面是成化瓷的存世量确实是少,如果不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景德镇成化地层出土有大量的成化瓷片,对

2、成化瓷器的研究还要滞后。主观上,我们国家在解放前对古瓷的研究叫做基本形不成系统性,更谈不上对某一朝瓷器的专业化研究,找到一个孙瀛洲先生,可老先生手中只有故宫博物院和国内其他博物馆为数极少的那几件成化瓷,他那个时代又不能去台北故宫博物院去看,所以在对成化瓷器的鉴定上就容易把成化瓷上的个别特征当成成化瓷器鉴定的普遍规律(当然,如果某一朝的制瓷过程中的某种缺陷成为一种普遍性时,后世的瓷鉴专家们在瓷鉴理论上把它们作为该朝瓷器鉴定的一种依据也未尝不可,并且是非常正确的。比如对元青花和永、宣瓷器上所使用的进口青料苏麻离青钴料因含铁量高,烧成后容易形成结

3、晶斑的缺陷,就已成为鉴定元青花和永、宣青花瓷器的重要依据)。如“成化无大器”、“成化人物一单衣”、“成化瓷底米湖底”、“成化斗彩差紫(姹紫)”等等的说法。其实成化斗彩差紫(姹紫)是成化制瓷前期的一种缺陷,这种制瓷技术上的缺陷,在成化中、后期的制瓷过程中就已经基本克服(不排除还有个别的材料的炼制和窑温的不同.还会出现青料、彩料的不同发色)。这些说法,大多数是制瓷过程中的一些缺陷,除“成化无大器”一说在成化朝的整个制瓷中整个平均下来与其他各朝的官窑瓷器相比之下,可以成立以外(注意:我说的是平均,而不是成化瓷器在个别上就真的无大器。1999年10

4、月,北京炎艺术馆展出的成化青花婴戏纹大碗,口径达35厘米左右;麒麟纹盘口径达33.2厘米,足径21.9厘米,高6.6厘米;1987年景德镇成化地层出土的青花龙穿花鹤颈瓶,高达55.8厘米,当然还有青花大罐等等大件器物,在此不一一例举),其它几项都不足以成为成化瓷器鉴定的标准,事实上在后来的景德镇成化地层出土的大量成化瓷片修复器和发现的存士器中,孙先生的很多关于成化瓷器鉴论都被打破了。另一方面是关于成化瓷的釉面的鉴识问题,也不是一些成瓷鉴定专家的一些说法就可以概括得了的。如成化瓷器的釉面“洁白”、“雪白”、“白中泛青”、“牙白色”、“成化釉面

5、毫无积釉”等等......这些说法都不准确!成化瓷器的釉面是在湖田窑制作青白瓷,施青白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间在经历了元青花、洪武、永乐、宣德和明空白期的制瓷施影青、青白釉后,成化一朝所施的白釉、亮青釉几乎已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再加之成化瓷胎使用的是景德镇麻仓山的瓷土矿,这种粘土制作出来的瓷胎烧出来后带有肉红色,成化瓷胎在炼胎、修胎方面十分精到,胎的通透性更好,是余朝不可及的,所以成化瓷的釉面呈现出来的是白中泛青,青中又泛红,红中又泛牙黄、牙白,各种色的比例占多少,要看具体到那件成化瓷上使用的是什么样成分的青料、彩料,所使用的青料、彩料的

6、配比。比如是纯进口青料还是进口青料与国产青料的混合;进口青料与国产青料混合时的比例各占多少;进口青料与国产青料混合时各自所占的比例不同也会影响到器烧成之后釉面的发色。釉面的发色有时还涉及到一件瓷器胎体的厚薄,入窑前坯胎的干湿度,烧成温度的高低等等复杂性...... 下面是成化瓷同类器和不同器物的釉面的不同发色(在此引用的图像资料都有图标说明,不再一一说明来源,笔者在此一并感谢图片的作者)  图一:日本的中国古瓷器研究专家萱草园主人卫先生在他的《明清官窑瓷器》网站上发表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成化青花瓜果纹碗(图左)与雍正仿成化青花团凤纹碗(图

7、右)的釉面积釉情况对比。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有些成化瓷的釉面口沿与转折处的积釉反而比清代仿成化瓷的积釉多。图二:这个成化青花瓜果纹碗的釉面就毫无积釉,且釉面发色也比较白。图三:景德镇成化地层出土的成化青花瓜果纹碗的釉面同样毫无积釉。图四(a):笔者收藏的成化青花瓜果纹碗的釉面口沿下有一点点淡淡的积釉图四(b):笔者收藏的成化青花瓜果纹碗的釉面口沿下有一点点淡淡的积釉图五:笔者收藏的成化蕃莲纹碗的釉面口沿下有一点点淡淡的积釉图六:笔者收藏的成化蕃莲纹碗再强光下拍摄的釉面和通透的胎体。图七:笔者收藏的成化蕃莲纹碗再强光下拍摄的釉面图八:笔者收藏的

8、成化蕃莲纹碗在不同光源下拍摄的釉面图九:笔者收藏的成化蕃莲纹碗在不同光源下拍摄的釉面    以上是景德镇成化地层出土的两个斗彩花鸟纹高足杯的釉面发色对比。同朝同样的器物无论在釉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