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学习资料

《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学习资料

ID:12191258

大小:4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6

《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学习资料_第1页
《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学习资料_第2页
《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学习资料_第3页
《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学习资料_第4页
《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学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学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粉尘的危害与防护一、粉尘的危害:粉尘的危害,根据其物理化性质、进入人体的量的不同,可引起不同的病变。如呼吸性系统疾病、局部作用、中毒作用等。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有如下4种表现:1.尘肺尘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吸入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由于吸入粉尘的质和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尘肺病的种类很多,其中12种被列为职业病,它们是: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肺、水泥肺、云母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混合尘肺、铸工尘肺。2.粉尘沉着症有些金属(铁、钡、锡等)粉尘吸入后,可

2、在肺组织中呈异物反应,并继续轻微纤维化,但对人体危害较小,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逐渐消退。3.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不同的有机粉尘有不同的生物作用,如引起支气管哮喘、棉尘症、职业过敏性肺炎、混合性尘肺等。4.呼吸系统肿瘤粉尘的局部作用是指粉尘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导致萎缩性病变;此外,还可形成咽炎、喉炎、气管炎等;作用于皮肤可形成粉刺、毛囊炎、脓皮病等;金属和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导致角膜感觉迟钝和角膜浑浊;沥青烟尘在日光照射下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粉尘的中毒作用是指吸入铅、砷、锰等有毒粉尘而引起的中毒现象。二、

3、粉尘的三级防护原则:一级预防:1.综合防尘。改革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将手工操作转变为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和遥控化操作;尽可能采用不含或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低的材料;在工艺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湿法作业;使用个人防尘用品,做好个人防护。2.定期检测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以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允许范围。3.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工人进行就业前的健康体检,对患有职业禁忌症者、未成年工、女职工不得安排从事禁忌范围的工作。4.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尘基本知识。5.加强对除尘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保持完好、有效的状态。二级预防:建

4、立专人负责的防尘机构,制定防尘规划和制度;对新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对在职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不宜从事粉尘工作的职工,要及时调离。三级预防:对已确诊为尘肺病的职工,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安排治疗或疗养。 三、防尘的技术措施:1.技术革新改革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方法、采用新技术是一项彻底消除粉尘污染、搞好防尘工作的技术措施。在工艺改革中首先应当使生产过程不产生粉尘危害的治本措施,其次才是产生粉尘以后通过治理消除或减少其危害的措施。2.湿法防尘这是一项简便、经济、有效的

5、防尘措施。粉尘遇水后很容易吸收、凝聚、增重,这样可大大减少粉尘的产生及扩散,改善作业环境的空气质量。3.密闭尘源将尘源有效的封闭,是防止粉尘外逸的一项有效的技术措施,它常与通风除尘技术措施配合使用。4.通风除尘这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普遍、效果最好的一种技术措施。通风除尘就是用通风的方法将尘源予以有效的控制,并将含尘气体抽出,经除尘器净化后排入大气,使作业区空气含尘浓度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并使尾气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5.个人防护这是一项辅助性的措施。通常是在其他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对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通过

6、各种防护用品(如口罩、防尘口罩、防尘面具、防尘头盔等),进一步防止粉尘的吸入,减少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噪音的危害与防护一、噪音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都称为生产性噪声。生产性噪声按其声音的来源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1)机械性噪声由于机器转动、摩擦、撞击而产生的噪声。如各种车床、纺织机、凿岩机、轧钢机、球磨机等机械所发出的声音。(2)空气动力性噪声由于气体体积突然发生变化引起压力突变或气体中有涡流,引起气体分子扰动而产生的噪声。如鼓风机、通风机、空气压缩机、燃气轮机等发出的声音。(3)电磁性噪声由于电机中交

7、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噪音。如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所发出的声音。二、噪声对听觉系统有哪些损伤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听觉系统会发生从生理性反应到病理性改变的过程,即由听觉适应、听觉疲劳发展到噪声性耳聋。(1)听觉适应短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和耳鸣,出现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此时检查听力,听阈提高10分贝以上,但离开噪声环境几分钟后,很快恢复正常,这种称为听觉适应。听觉适应使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2)听觉疲劳听觉适应时有一定限度的。较长时间或反复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

8、高15分贝甚至30分贝以上。离开噪声环境后,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才能完成恢复正常,这种听觉器官机能明显改变的现象称为听觉疲劳。听觉疲劳是可以恢复的功能性改变,恢复时间的长短,因接触噪声强度和时间的长短不同而异。(3)噪声性耳聋在听觉疲劳的基础上,如果没有采取保护措施,继续接触强烈噪声,听觉系统的感音器官发生退行性改变,听觉损失不能完全恢复,成为永久性听阈位移。根据听力受损的过程,永久性听阈性位移又分为听力损伤和噪声性耳聋。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