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贞竞爽”牌匾 见证博罗韩氏赤胆忠臣(图)

“忠贞竞爽”牌匾 见证博罗韩氏赤胆忠臣(图)

ID:12286694

大小:1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6

“忠贞竞爽”牌匾 见证博罗韩氏赤胆忠臣(图)_第1页
“忠贞竞爽”牌匾 见证博罗韩氏赤胆忠臣(图)_第2页
“忠贞竞爽”牌匾 见证博罗韩氏赤胆忠臣(图)_第3页
“忠贞竞爽”牌匾 见证博罗韩氏赤胆忠臣(图)_第4页
“忠贞竞爽”牌匾 见证博罗韩氏赤胆忠臣(图)_第5页
资源描述:

《“忠贞竞爽”牌匾 见证博罗韩氏赤胆忠臣(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忠贞競爽”牌匾见证博罗韩氏赤胆忠臣(图)明末清初之史最为惊天地而泣鬼神。不管是哪一位史学家,只要大手笔道来,都有写不尽的沧桑和震撼。     明朝时期的惠州,已经是汉文化圈内受儒家文化影响颇深的区域。从历史上看,惠州是宋亡而抗元、明亡而抗清的最后战场之一。每当汉民族面临空前危难时,惠州的士子们就会挺身而出,扶大厦于将倾。至明末清初,这一传统又一次得到生动的展现,其中尤值得一提的是明清鼎革之际博罗韩氏家族的表现。    据各种方志记载,清顺治四年(1647),博罗经清兵屠城后,县城为之一空,后来能找来收拾城中尸骸的“黎庶不过数十人”

2、,整个韩氏家族更是“命尽全家”。翻开那一页,韩氏家族上至举人、贡生,下及一般成员乃至使女仆役,无不宁死不屈。本文的主人公,韩如璜、韩如琰兄弟,就是在那个天崩地裂的岁月中,最典型而又最悲壮的代表之一。    时光倏忽数百年,记者日前在韩氏后人的引领下,找到一块沦落为门板功能的忠烈牌匾,上书“忠贞競爽”。这可是一把能够迅速了解博罗韩氏家族民族气节的楔子。   现在韩氏大宗祠内的“忠贞競爽”匾是韩氏后人韩道的书法作品。    据说双忠祠在解放初期仍在,韩氏兄弟的塑像为白色,图为双忠祠故址。    高挂于韩氏大宗祠内的功名匾,“兵部主事”指

3、韩如璜,“郎中”指韩如琰。 本版图片本报记者严艺超摄 特别感谢吴定球、何志成、李明华等文史学者对本文提供的帮助。   韩氏后人希望这块牌匾能早日得到妥善保管。 韩如璜    绝数世而一出者    要说韩如璜、韩如琰兄弟,还得从他们的父亲韩晟说起。   博罗韩氏是明末清初声名显赫的仕宦家族,自韩棨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中举以后,韩氏开始人丁兴亡,成为粤东名家。韩晟是晚明礼部尚书韩日缵的堂兄弟,史志称他“方严易直,笃孝友。性嗜古学,坟典小说,无不淹贯”。他还是一个十分注重家庭教育的学者,生下如璜、如琰两个儿子后,一直把儿子带在身边

4、亲自督教。良好的家教使韩如璜、韩如琰兄弟接受了人生最重要的思想启蒙,终于在后来抗清保明的战场上,迸发出以身殉国的壮举。     才罕兼通古今同叹     据清光绪丙申版《韩氏族谱》,韩如璜字姬命,号璠溪,生于明万历癸巳年(1593)三月十三日,是韩晟的长子。年轻的韩如璜已经以才望著称,人称“才罕兼通,古今同叹”。明天启四年(1624),他中举后开始游寓各地。明崇祯初年,韩如璜常住南京,拜访叔父韩日缵的好友和门生,并参加当地的南中诗会,与各地名士相互唱和。     在他中举那年,对明末社会产生深远社会影响的东林党正遭受史无前例的政治迫

5、害。东林党人杨涟因弹劾“阉党”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捕,与左光斗、黄尊素(晚明大儒黄宗羲的父亲、韩日缵的门生)、周顺昌等人一道被杀害。随后,东林党一直被打压,直至崇祯年间,一些江南士人以东林党后继为己任,合并江南几十个社团,成立复社。东林党复社的成员多是青年士子,先后共计2000多人,声势遍及海内。他们大都怀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密切关注社会人生,在切磋学问的同时,还实际地参加政治斗争。     据明清之际学者陆世仪所著的《复社记略》,已过而立之年的韩如璜也是东林复社的积极分子之一,而且是复社成员中“文名甚噪”的一名。在南京,韩如璜与吴应箕

6、、黄宗羲等著名学者多有来往,频繁交流先进思想,还为黄宗羲的《制义》作序。不仅如此,韩如璜的著作也不少,据族谱可知有《文兹集》、《筑笔集》、《姬命集》、《韩文删》等,“声噪作者之林”。黄宗羲在后来的《思旧录》中也称韩如璜“所著古文,号为小韩文”,足见韩如璜在当时文坛举足轻重的地位。       遗憾的是,韩如璜的著作大多散佚,留给后世的史料已寥寥无几,记者所掌握的材料仅有韩如璜为明代史学家何乔远著作《皇明文征》所作的序。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韩如璜的敬仰。正如他的好友、复社领袖吴应箕为《韩姬命文集》作序时写的那样:韩如璜“方著文兹,为

7、一代典章所系”,“岂非绝数世而一出者乎”?   关于韩如璜之死     1644年,满清贵族率兵入关,代明而兴。前明的不同藩亲,纷纷建立政权与南下的清兵抗衡。作为抗清保明最后战场之一的惠州,自然是双方争夺的主要对象。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惠州几易其主,成为明、清两大军事力量反复拉锯的主战场。走在时代前沿的韩氏家族,不被推到风口浪尖上是不可能的。    据《明史·张家玉传》和各种地方志记载,顺治四年(1647)三月,韩如璜与东莞人张家玉(南明著名将领)组织义军,活捉东莞知县郑鋈,杀典吏赵元鼎,没收无意抗清保明的前明刑部尚书李觉斯的家资

8、以犒赏将士。韩如璜又奉表拥护永历(即南明桂王朱由榔),被桂王授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后来,弟弟韩如琰也从惠州赶到东莞一起抗清,可惜寡不敌众,义军节节败退,韩如璜最终在道滘力战而死,家属20人同日赴难。  关于韩如璜赴难的记载,各种官方史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