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干旱及其应对策略

我国干旱及其应对策略

ID:12323968

大小:22.4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6

我国干旱及其应对策略_第1页
我国干旱及其应对策略_第2页
我国干旱及其应对策略_第3页
我国干旱及其应对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国干旱及其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干旱及其应对策略自古以来,我国便是一个农业大国,5000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现在的中国正在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世界上20%的人口,这样的成绩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但是这也表明了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相当艰巨的!干旱无疑是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旱灾相当频繁,而在广大农村节约用水观念不强,农业用水利用率相当低,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加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工业用水、城市用水量增大,形成了我国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且由于我国水资源在地区之间,季节之间分布的极不平衡,矛

2、盾有加剧之势。一.干旱的形成原因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经分析研究认为旱灾频繁的原因如下。 1.水资源区域性缺水严重 我国水资源与人口、土地、经济发展组合状况不理想,水资源区域性分布南北不均衡,我国降雨量南方比较充沛,年平均降雨超过1000mm,而北方内陆地区降雨量少,年平均降雨量少于400 mm,这种降雨分布的区域性导致我国北方资源性缺水严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6.5%,但水资源占全国的81%;而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而水量仅占19%,其中西北内陆河地区资源性缺水更严

3、重,这种南北水资源分布的极不均衡造成的区域缺水,是我国干旱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2.降雨的季节性导致季节性缺水 我国降雨受典型季风气候影响,全年降雨在年内时间分布极不平衡,水资源呈明显的季节性,其中70~80%降雨集中在汛期的6、7、8月内,汛期降雨强度大、雨量太过集中,往往地表径流汇聚而引发洪涝灾害,当降雨集中的汛期限过后,工农业用水量依然巨大,但由于水量因大部份都集中在了汛期,水资源供需矛盾显现,季节性缺水严重,降雨的季节性造成灾害的季节性,大洪之后又遇大旱,汛期抗洪汛后抗旱,严重阻碍我国经济发展。3.流域内、流域之间水资源利用分配不合理 我

4、国目前水资源的开发极不合理,在流域内上游不顾下游,拦河修坝截流,对水资源进行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下游断流,严重影响下游居民的生产生活,给下游造成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水资源丰富的流域,水利用率低,用水浪费严重,而在水资源贫泛的流域却是河流断水,水库干涸,无水可用,流域内、流域之间水资源利用分配不合理,也是我国干旱灾害频繁的原因之一。建议国家加强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保证水资源在流域内、流域之间的合理配置,综合考虑流域内、流域之间的用水需求,科学配置、合理调度,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人为因素 我国水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来以久,但旱灾频

5、繁有较大的人为因素存在,具体表现在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水污染严重、水利用率低、用水浪费严重……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加大了旱灾发生的机遇。 5.抗旱工程设施老化,抗旱能力弱 我国的抗旱工程基础设施老化,运行时间长,年久失修,降低了抗旱工程的灌溉保证率,无法正常发挥抗旱效益,抗旱能力弱。 6.水污染日益严重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工农业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给江河湖泊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生活性用水资源因河湖水源污染而不断减少。二.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40年中我国大部地区出现的干旱次数有10~30次,其中黄河中下游、

6、海河流域、淮北地区及广东东部和福建南部沿海有35~40次,几乎平均每年有一次不同程度的干旱出现。我国大致有4个明显的干旱中心:华北平原至黄土高原一带,南岭至武夷山一带;东北西部;云南中北部和川南一带。如果将位于西北的,以新疆、甘肃为中心的长年少雨干旱的地区考虑进去,我国共有五大多干旱中心。由于降水的周期波动,也引起干旱发生的阶段性变化。近50年来,我国受旱面积存在明显的三个低值期,即1950~1957年、1963~1970年J982~1984年,每年受旱面积一般在2000万公顷以下。还有三个高值期,即1958~1962年、1971~1981年J985

7、~1999年,每年受旱面积一般在2000公顷以上。近50年来的几个严重干旱年都发生在这三个高值阶段,如1959、1960、1961、1972、1978、1986、1988年等,这些严重干旱年的受旱面积均在3000公顷万以上。        三.干旱的分类及判别方法尽管关于干旱和干旱指标已有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干旱的形成原因异常复杂,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气象、水文、地质地貌、人类活动等,加之研究目的不同,还没有一个可以被普遍接受的干旱定义,如“一个持续的、异常的水分缺乏”;世界气象组织定义干旱为“在较大范围内相对长期平均水平而言降水减少,从而导致自然生态

8、系统和雨养农业生产力下降”;由于对干旱理解的不同,行业不同对干旱的分类亦不同,美国气象学会在总结各种干旱定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