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应用于可控药物释放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应用于可控药物释放

ID:1236074

大小:891.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7-11-09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应用于可控药物释放_第1页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应用于可控药物释放_第2页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应用于可控药物释放_第3页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应用于可控药物释放_第4页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应用于可控药物释放_第5页
资源描述: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应用于可控药物释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应用于可控药物释放摘要通过对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载药机理、药物控释机理(PH响应、光响应、温度响应、酶响应及竞争性结合响应)、靶向方法(配体靶向、磁靶向、量子点应用于靶向)的介绍,对MSN在可控药物传输系统中的应用加以综述。关键词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药物传输;控制释放;靶向;量子点。近年来,介孔材料由于其独特的优异性能成为了研究开发的热点,在催化、吸附分离、药物释放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更使其备受关注。1992年,Kresge等,首次在Nature杂志上报道了一类以硅铝酸盐为基的新颖的介孔氧化硅材料,M4

2、1S,其中以命名为MCM-41的材料最引人注目其特点是孔道大小均匀、六方有序排列、孔径在1。5-10nm范围可以连续调节,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热稳定及水热稳定性,从而将分子筛的规则孔径从微孔范围拓展到介孔领域这对于在沸石分子筛中难以完成的大分子催化、吸附与分离等过程,无疑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可控药物传输系统可以实现药物在病灶部位的靶向释放,有利于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在疾病治疗和医疗保健等方面具有诱人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药剂学、生命科学、医学、材料学等众多学科研究的热点[1-6]。许多药物都具有较高的细

3、胞毒性,在杀死病毒细胞的同时,也会严重损伤人体正常细胞。因此,理想的可控药物传输系统不仅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高的载药率和包封率,良好的细胞或组织特异性——即靶向性;还应具有在达到目标病灶部位之前不释放药物分子,到达病灶部位后才以适当的速度释放出药物分子的特性。介孔SiO2纳米粒子(meso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MSN)具有在2~50nm范围内可连续调节的均一介孔孔径、规则的孔道、稳定的骨架结构、易于修饰的内外表面和无生理毒性等特点,非常适合用作药物分子的载体。同时,MSN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9

4、00m2/g)和比孔容(>0。9cm3/g),可以在孔道内负载各种药物,并可对药物起到缓释作用,提高药效的持久性。因此,近年来MSN在可控药物传输系统方面的应用日益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MSN载药机理[7]、药物控释机理[8]和靶向方法[9-14]的介绍,对MSN在可控药物传输系统中的应用[15-17]加以综述。1、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1992年,Kresge等首次合成出MCM-41型介孔分子筛,这种具有规则孔道结构的介孔纳米微球立即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MSN是利用有机分子(表面活性剂或两亲性嵌段聚合物)作为模板剂

5、,与无机硅源进行界面反应,形成由二氧化硅包裹的规则有序的组装体,通过煅烧或溶剂萃取法除去模板剂后,保留下二氧化硅无机骨架,从而形成的多孔纳米结构材料。通过选择不同的模板剂和采用不同的合成方法可得到不同结构特征的介孔材料。1。1MSN的生物相容性MSN要在可控药物传输系统中取得实际应用,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其生物相容性。Lin课题组研究了MSN对动物细胞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SN浓度低于每105个细胞100μg/mL时,细胞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基本不受影响,即使在第7个细胞周期也是如此,他们还通过选择性DNA染

6、色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细胞吸收MSN后仍旧保留了完整的细胞膜,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细胞形态正常,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比色法(MTT)测试结果表明线粒体活性仍然处于正常水平,虽然MSN的长期生物相容性与生物降解性还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但最近的一篇报道显示,硅胶植入动物体内后,在长达42d内未显示任何毒副作用。因此可以认为,MSN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用作药物载体。1。2MSN的细胞内吞Hoekstra等研究发现非噬菌类真核细胞可以内吞尺寸达500nm的乳胶粒子,内吞效率随着粒子尺寸的减小而增

7、加,当粒子尺寸在200nm左右或更小时吸收效率最高,但未观察到粒径大于1µm的粒子的吸收。MSN具有在50~300nm范围内可调的粒径,这使得MSN可以通过内吞方式进入细胞,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细胞内。细胞吸收通常是靠被吸收物质与细胞膜结合受体(如低密度脂蛋白或转铁蛋白受体)之间的特定结合力来实现的。但是没有相应受体的物质,仍能通过细胞内吞或胞饮作用而被吸收。MSN与磷脂之间有较强的亲和力,可以通过这种高亲和力吸附在细胞表面,进而发生细胞内吞。体外细胞试验结果表明MSN可以有效地被各种哺乳动物细胞内吞,如癌细胞(HeLa,CHO,l

8、ung,PANC-1)、非癌细胞(神经胶质、肝、内皮)、小噬细胞、干细胞(3TL3,间叶细胞)等MSN的内吞过程(如图1所示)非常快,通常引入MSN30min后,即可在细胞内观察到被内吞的MSN。图1HeLa细胞内吞MSN的TEM照片为了弄清细胞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