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课后习题答案(杨素行第三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课后习题答案(杨素行第三版)

ID:12365154

大小:480.5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6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课后习题答案(杨素行第三版)_第1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课后习题答案(杨素行第三版)_第2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课后习题答案(杨素行第三版)_第3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课后习题答案(杨素行第三版)_第4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课后习题答案(杨素行第三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课后习题答案(杨素行第三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题1-13(a)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故BJT工作在放大区。(b)发射结和集电结均反偏,故BJT工作在截止区。(c)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故BJT工作在放大区。(d)发射结和集电结均正偏,故BJT工作在饱和区。(e)发射结和集电结均反偏,故BJT工作在截止区。(f)发射结正偏,集电结电压为0,故BJT处于临界饱和状态。(g)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故BJT工作在放大区。(h)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故BJT工作在放大区。题2-1判断图中放大电路有无放大作用,说明理由。a)因为E结反偏,C结正偏,所以无放大作用。应将+VCC改成-VCCb)电源未给发射结正偏——无放大作用。

2、应将Rb连在电源和基极之间c)输入交流信号会因交流通路中VCC的接地而被短路,无法作用在三极管的发射结——无放大作用。应在电源和基极之间接一个电阻d)由于电容的隔直作用,发射结没有得到正偏——无放大作用。应将电容C移走e)有放大作用f)无放大作用,原因:电容C2在交流时短路输出电压无法引出,而始终为零。改正方法:将电容C2放在集电极和电压引出端之间。g)无放大作用,原因:电容Cb在交流时短路而使输入交流信号被短路,无法作用在三极管的发射结。改正方法:将电容Cb去掉。h)无放大作用i)无放大作用题2-5题2-6题2-131)IBQ=20uA,ICQ=2mA,UCEQ=-4V2)

3、rbe=1.5K,3)AU=-100,4)截止失真,应减小Rb题2-15(2)画出微变等效电路题2-161)IBQ=10uA,ICQ=1mA,UCEQ=6.4V2)rbe=2.9KΩ,RL=∞时,Re/‘=5.6K,AU=0.99,RL=1.2K时,Re/‘=0.99K,AU=0.979,3)RL=∞时,Ri‘=282KΩ,RL=1.2K时,Ri‘=87KΩ4)Ro‘=29Ω题2-17RC‘=Re时,UO1‘≈-UO2,两者波形反相题2-25题2-26第四章功率放大电路习题答案题4-6分析OTL电路原理,已知VCC=10V,R3=1.2K,RL=16Ω,电容足够大。(1)静态

4、时,电容C2两端的电压应该等于多少?调整哪个电阻才能达到上述要求。(2)设R1=1.2K,三极管的β=50,PCM=200mW,若电阻R2或某个二极管开路,三极管是否安全?解:(1)静态时,电容C2两端的电压应该等于VCC/2=5V.达到上述要求应调整R1(2)题4-7分析OCL电路原理,(1)静态时,负载RL中的电流应为多少?如不符合要求应调整哪个电阻?(2)若输出电压出现交越失真,应调整哪个电阻?如何调整?(3)若二极管VD1或VD2的极性接反将产生什么后果?(4)若VD1、VD2、R2中任意一个开路,将产生什么后果?解:(1)静态时,负载RL中的电流应为0.如不符合要求

5、应调整R1(2)若输出电压出现交越失真,应调整R2,增大R2(3)若二极管VD1或VD2的极性接反,三极管因电流和功耗过大将被烧毁(4)同(3)第十章直流电源习题答案题10-1在图中的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中,已知变压器二次电压有效值为U2=10V,试问:(1)正常时直流输出电压UO(AV)=?(2)二极管VD1虚焊,将会出现什么现象?(3)如果VD1极性接反,可能出现什么问题?(4)如果四个二极管全部接反,则UO(AV)=?解:(1)UO(AV)=0.9U2=9V(2)将成为半波整流,UO(AV)=0.45U2=4.5V(4)如果四个二极管全部接反,则UO(AV)=-0.9U2=

6、-9V解:(1)RLC=0.04sT/2=0.02s/2=0.01s题6-1说明存在哪些反馈支路,判断反馈极性;直流反馈或交流反馈.若为交流反馈,分析反馈的组态.(a)(b)(c)RF→级间交直流电流并联负反馈,Re1→交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Re2、Ce→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d)RF→级间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Re1→交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e)RF→级间交直流电压串联负反馈,Re3→交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f)Rb、C3→级间交流电压并联正反馈,Re→交直流电压串联负反馈习题6-2判断反馈极性和组态(a)电压并联正反馈(b)RF1电压并联负反馈RF2电压串联正反馈(a)电压并联负

7、反馈(b)电流串联负反馈(c)电压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习题6-5:满足深度负反馈条件,估算电压放大倍数(C)电压并联负反馈(d)电流串联负反馈(e)(f)习题6-13:按要求引入适当的反馈。(1)提高从b1端看进去的输入电阻应引入级间串联负反馈,即接RF从e3到e1(2)减小输出电阻应引入电压负反馈,即接RF从c3到b1(3)Rc3改变时,其上的Io(在给定Ui情况下的输出交流电流有效值)基本不变。应引入电流负反馈即接RF从e3到e1(4)希望各级静态工作点基本稳定接RF从c3到b1或接RF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