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ID:12387579

大小:352.88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16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_第4页
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9.5%,但二元经济结构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仍然很突出。农村人口占了中国总人口的70%多,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不发达,以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势必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障碍。正确有效地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的关键。其中,农民收入增长是核心,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力图应用适当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有关农民收入的历史数据和现状进行分析,寻找其根源,探讨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收入增长 影响因素 计量模型Abstract:Sincereformandopeningup,althoughChina'seconomicgrowthrateof9.5%onaverage,butthedualeconomicstructurebringstotheeconomicdevelopmentoftheproblemisstilloutstanding.Theruralpopulationaccountsfor70%ofChina'spopulationismuch,unreasonableagriculturalstructure,economicunderdevelopment,andfarmers'incomegrowthslowisboundtobecomeanobstacletothesustainableeconomicgrowthinChina.Correctlyandeffectivelysolvethe"SANnong"issueisChina'seconomyoutoftrouble,thekeytoachievelong-term,stablegrowth.Amongthem,thefarmers'incomegrowthisthecore,alsoisthekeytosolvetheproblemof"agriculture,ruralareasandfarmers".Multiplelinearregressionmodel,thispapertriestoapplytheappropriatetotherelatedhistoricaldataandthestatusquooffarmers'incomewereanalyzed,andfindtherootcause,anddiscussesthemainfactorsthataffectfarmers'income,andonthisbasisonhowtoincreasefarmers'income,putforwardthecorrespondingpolicyrecommendations.【Keywords】revenuegrowthInfluencingfactorsEconometricmodel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2 目录一,研究背景11,背景概述:12,数据例证1二,理论综述21.理论支持22.理论假说2三,数据收集31.数据综述32.数据统计表3四,建立模型41.经济模型42.相关性分析4⑴.定性分析(散点图)4⑵.定量分析(相关系数)5五,参数估计61.OSL回归表6⑴.残差图6⑵.实际.拟合图72.回归方程7六.模型的检验81.显著性检验法8⑴.t检验8⑵.回归方程重构9⑶.t值重新检验102.联合假设检验113.拟合优度分析11七,源自模型假设的检验12八.结论与应用13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2 一,研究背景1,背景概述:农村改革30多年来,农民收入总体上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增长速度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而农民收入作为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分析其下降的原因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发现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基本问题。 对我国农民收人的增加明显减缓,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矛盾:农民对农业投资的积极性降低,农业的基础地位减弱。严重影响农民购买力的稳步提高,不利于农村市场的开拓。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是复杂而多变的,这些相关因素既可能表现为正相关又可能表现为负相关,这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找准影响农民收的因素以便对症下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分析农民收入缓慢增长的原因,构建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运行机制,实行有效的政策措施来改善农民收入增长的环境,是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2,数据例证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13 二,理论综述要对农民增收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必须借助于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农民收入问题,历来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速连年下降,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农民增收问题的高度重视,国内外学术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理论界从不同的角度比较深入地分析了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集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1.理论支持1、资源性原因: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人口过多,资源匮乏。说到底,是因为农村人口和农村声誉劳动力过多,人均占有资源、首先是土地资源的数量过少,因而土地报酬递减的趋势十分明显,生产率提高缓慢而成本却迅速增高这种基本态势不改变,其他措施都很难收到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显著成效。2、制度性原因:农民增收缓慢,除了受农产品市场制约,以及非农结业困难加大等表层原因制约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制度性因素的制约。其中最根本的制度障碍是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分割,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的加大;其次是我国目前的财政体制和税收制度难以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三是金融制度的缺陷制约了农村经济尤其是非农经济发展;第四是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发育不完善;第五个制约因素是土地制度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第六个制约因素是政府行为还不够完善。3、结构性原因: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生产品种单一,主要集中到一些传统的初级农产品的生产上,而一些市场急需、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较少。二是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不利于机械化生产,使得农民收入无法持续增加;三是在非农产业方面,由于大多数乡镇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济效益下滑,导致吸纳新增就业能力减弱。在了解了各方观点,搜集多份数据资料后,我们根据自己的观点,选择了影响农民农业收入的重要经济变量做出了相关的计量研究分析。2.理论假说农民收入水平的度量,通常采用人均纯收入指标。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结构性矛盾因素,又有体制性障碍因素。我们组成员依据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并从这些原因中选择出我们认为相对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作为相关计量研究分析的自变量: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农作物耕种面积,农村用电量,农业劳动人口,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成灾面积。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13 我们假定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与农民收入是反向相关的,农作物耕种面积、农村用电量与农民收入是正向相关的,农村用电量与农民收入是正向相关的,农业财政支出与农民收入正相关。农业劳动人口、成灾面积与农民收入都是反向相关的。三,数据收集《中国统计年鉴》是国家统计局编印的一种资料性年刊,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1.数据综述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小组从《中国统计年鉴2006》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找到了我国1986——2005年的我国农村人均收入、农作物播种面积等数据,并参考了他人论文上找到其他相关数据。在相互对照比较确定数据的准确性之后,我们做出了以下的数据统计表。2.数据统计表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13 四,建立模型1.经济模型我们设定模型为下面所示的形式:Yt=β0+β1X1t+β2X2t+β3X3t+β4X4t+β5X5t+β6X6t+Ut式中,Yt——农民人均纯收入(因变量);X1t——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X2t——农作物耕种面积,X3t——农村用电量,X4t——农业劳动人口,X5t——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X6t——成灾面积;β0为因变量为0时,农民人均纯收入,没有经济意义;βi(i∈{1,2,3,4,5,6})为斜率,度量了相关自变量变动引起Y的变化率。2.相关性分析相关分析法是测定经济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规律性,并据以进行预测和控制的分析方法。⑴.定性分析(散点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各因变量都和因变量Y有线性相关性,其中x2、x3为正相关,其他变量相关性由于图表单位问题在图中不太明显,我们单独来看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13 通过单独放大之后我们可以看到,x1,x4与Y大致呈负相关,x5与Y呈正相关,但是x6与Y的相关性无法判断。这里与我们之前的理论假说有些出入。⑵.定量分析(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值介于–1与+1之间,即–1≤r≤+1。其性质如下:①当r>0时,表示两变量正相关,r<0时,两变量为负相关。②当|r|=1时,表示两变量为完全线性相关,即为函数关系。③当r=0时,表示两变量间无线性相关关系。④当0<|r|<1时,表示两变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线性相关。且|r|越接近1,两变量间线性关系越密切;|r|越接近于0,表示两变量的线性相关越弱。一般可按三级划分:|r|<0.4为低度线性相关;0.4≤|r|<0.7为显著性相关;0.7≤|r|<1为高度线性相关。相关系数表(EXCEL得出):由上表可以看出x6与Y呈不明显的正相关。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13 五,参数估计1.OSL回归表利用Eviews软件进行最小二乘估计,估计结果如下表所示:⑴.残差图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13 ⑵.实际.拟合图可以看到拟合的效果很好,预测值与实际值很接近。2.回归方程依据Eviews输出的回归分析结果得到回归方程:Yt=-9839.12-66.98X1t+0.095X2t+0.68X3t-0.09X4t-0.437X5t-0.00X6t+UtSE=(1984.929)(32.5375)(0.0151)(0.1965)(0.03858)(0.3159)(0.0079)T=(-4.956915)(-2.0587)(6.3402)(3.4912)(-2.5369)(-1.3830)(-0.7974)=0.985165=0.978319DF=20DW=1.617079F=143.8886第一行括号是估计标准差,第二行为假设相关总体系数为零下的t值,回归结果的解释:实际结果与预测结果大致相同,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与农民收入是反向相关的,农作物耕种面积、农村用电量与农民收入是正向相关的,农村用电量与农民收入是正向相关的。农业劳动人口、成灾面积与农民收入都是反向相关的。但是农业财政支出与农民收入呈不明显的反相关,原因可能如下:1.农业财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13 政支出不会导致农民收入增加(可能性不大);2.样本容量太小不能说明两个之间的关系。但是至少可以说明农业财政支出的增加并不能导致农民收入的显著增加。斜率系数表明,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最大。负的截距项没有实际经济意义。的值很高,为0.985165。六.模型的检验1.显著性检验法t检验的来历,当总体呈正态分布,如果总体标准差未知,而且样本容量<30,那么这时一切可能的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离差统计量呈分布。检验是用分布理论来推论差异发生的概率,从而比较两个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⑴.t检验各变量系数t值统计表如下:现在我们要检验:回归方程中的各项系数是否是统计显著的呢?假设:本例中自由度为14。假设显著性水平α为10%,则单边检验的临界t值为:·=1.761则β5、β6不能通过t检验,即不能拒绝X5、X6对我国农民人均收入没有影响的虚拟假设,但是考虑到x5所对应的ItI=1.383089725>1,因此我们只删除变量X6。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13 ⑵.回归方程重构Yt=β0+β1X1t+β2X2t+β3X3t+β4X4t+β5X5t+Ut式中,Yt——农民人均纯收入(因变量);X1t——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X2t——农作物耕种面积,X3t——农村用电量,X4t——农业劳动人口,X5t——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β0为因变量为0时,农民人均纯收入,没有经济意义;βi(i∈{1,2,3,4,5})为斜率,度量了相关自变量变动引起Y的变化率。利用Eviews得到新的回归结果:即新的回归方程为:SE=(1822.931)(29.31544)(0.013533)(0.193203)(0.037881)(0.311673)T=(-5.079508)(-1.923782)(6.708186(3.621342)(-2.666436)(-1.376128)=0.984440=0.978883DF=20DW=1.626997F=177.1459第一行括号是估计标准差,第二行为假设相关总体系数为零下的t值回归结果的解释:实际结果与预测结果大致相同,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与农民收入是反向相关的,农作物耕种面积、农村用电量与农民收入是正向相关的。农业劳动人口、成灾面积与农民收入都是反向相关的。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13 斜率系数表明,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最大。负的截距项没有实际经济意义。的值很高,为0.982335。⑶.t值重新检验各变量系数t值统计表如下:现在我们要检验:回归方程中的各项系数是否是统计显著的呢?假设:现在自由度为15。假设显著性水平α为5%,则单边检验的临界t值为:·=2.131则β1、β2、β3、β4都能通过t检验,即拒绝X1、X2、X3、X4对我国农民人均收入没有影响的虚拟假设。β5不能通过,依据前文的理由,我们予以保留。残差图: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13 2.联合假设检验决策规则:另一种方法,如果F的p值足够低,即可拒绝H0。由上表可以看出,F=177.1459,获得F值的P=0.00000(近似值),几乎为0,所以可以拒绝H0假设:所找的五个因变量联合对我国农民人均收入没有影响。·(拟合优度)分析拟合优度(GoodnessofFit)是指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度量拟合优度的统计量是可决系数(亦称确定系数)R。R的取值范围是[0,1]。R的值越接近1,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好;反之,R的值越接近0,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差。用Eviews得到=0.984440,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很高,也说明我们所筛选的四个因变量能很好地解释自变量我国农民人均收入的变化。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13 七,源自模型假设的检验在本文开始的理论假说部分,我们假定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与农民收入是反向相关的,农作物耕种面积、农村用电量与农民收入是正向相关的,农村用电量与农民收入是正向相关的,农业财政支出与农民收入正相关。农业劳动人口、成灾面积与农民收入都是反向相关的。而最后的分析结果与我们预测的结果大致相同但是存在一些差异:l我们认为农业财政支出与农民收入呈正相关,而且应该是很显著的影响,但是回归结果显示农业财政支出的增加反而会导致农民收入的略微减少。最后还因为对因变量的解释不够显著被我们从自变量中删除。这可能与我们所选取的样本容量有关,样本容量过少。l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与农民收入呈现很强的负相关,这个是我们始料未及的。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的增加会导致农民收入的显著减少,我们认为这里的原因可能是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的增加导致农村劳动人口的减少从而导致农民收入的减少也可能是样本选择问题或者其他未知因素导致。l成灾面积因素因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过小被删除,这可能与我国政府的补贴、扶助政策有关,也可能与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关。农作物耕种面积、农村用电量、农业劳动人口对我国农民人均收入都有一定量的影响,但不太显著。我们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土地资源有限,人均耕地面积比较稳定,既不能通过提高人均耕地面积来寻求人均纯收入的增长。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耕地可以精细作业,降低成本,寻求收入成长。这里我们给出最终的实际—拟合图:可以看出拟合值和实际值很接近,说明拟合得很成功。我们选取的几个自变量能很好地解释我国农村人均收入变化。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13 八.结论与应用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与农民收入是反向相关的,农作物耕种面积、农村用电量与农民收入是正向相关的。农业劳动人口、成灾面积与农民收入都是反向相关的。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很大。它们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用以下的回归方程解释:式中,Yt——农民人均纯收入(因变量);X1t——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X2t——农作物耕种面积,X3t——农村用电量,X4t——农业劳动人口,X5t——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β0为因变量为0时,农民人均纯收入,没有经济意义;βi(i∈{1,2,3,4,5})为斜率,度量了相关自变量变动引起Y的变化率因此,我们给出以下政策建议: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围绕增收开展工作。改变过去政府强迫农民行动指令职能为引导或指导农民的服务职能。把农民作为服务对象,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围绕农民增收来开展。2、要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特别是要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减负政策,要按照"减轻、规范、稳定"的原则,坚定不移的减轻农民负担,认真落实税费改革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坚决把不合理的负担砍下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3、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措施。要采取多种措施,拓宽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开拓多元化农产品市场。要加强市场调研和信息反馈,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扩大农产品销售。进一步优化流通环境,实现东部与中西部农产品市场相互拉动的良性循环。4.放开农产品购销市场。积极鼓励农民进入流通领域,从事农产品贩运,搞活农产品流通。彻底打破地区封锁和垄断经营,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用大流通促进大发展。5、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化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关键是它能够尽快地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