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

ID:12437843

大小:17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7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_第1页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_第2页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_第3页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_第4页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2010年05月05日21:14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福建土楼王”承启楼内景振成楼外景土楼公主永定振福楼永定岩太土楼群碧波荡漾的龙湖被中外专家称为最集中、最美丽、最完整的土楼群——初溪土楼群。老外游土楼赖初源 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是客家先民在漫长的迁徙、艰辛的创业、流动的生活过程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产物,是世世代代客家先民智慧的结晶。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奇葩”,不仅给中国乃至世界民居建筑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也对世界建筑和人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年春节,胡锦

2、涛总书记亲临永定考察客家土楼,赞誉“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并叮嘱土楼人家“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福建土楼源于客家,根在永定追溯土楼之渊源,首先得了解客家之渊源。学术界普遍认为,客家是从中原南迁的汉人,这些汉人祖居于黄河流域,至少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迁徙。“五胡之乱”,引发了客家先民的第一次大迁徙;唐末黄巢起义,又引发了客家先民的第二次大迁徙;宋末元初金人的入侵引发了客家先民第三次大迁徙;第四次大迁徙即在明末清初满族人入主中原时期,史称“移湖广、填四川”;第五次大迁徙在清

3、朝咸丰、同治年间,客家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后,客家人开始了又一次的大迁徙,分别迁往海南、广西等地,甚至飘洋过海到海外谋生。据估计,现在全球客家人有一亿两千多万,客家人遍及世界各地。故而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福建土楼是客家人聚族而居,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据考证,我国殷商时代就有夯土建屋。唐长安的皇城、宫墙均为夯土墙,城内的里枋也是用土墙分隔。福建土楼是客家人从黄河流域辗转迁移到永定之后,历尽沧桑,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

4、六七十年代(唐末宋初)客家民系在闽粤赣边区形成的时候。据有关史料记载,晚唐(公元10世纪中叶)以后,不断有客家先民从宁化、长汀、上杭(明成化十四年以前上杭与永定同属一县)迁入永定,明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达到高峰。当客家先民入主永定后,由于特殊的历史、社会、自然环境以及传统观念的支配,融合了当地土著人(原住民)的文化,发明、创造了以生土夯筑而成的土楼,并在此后近1000年间不断创新和发展,延续至今。永定县境内现存23000多座土楼,其中有代表性的2800多座,占福建土楼的70%,建于清朝以前的有8000多座。它产生于公元8

5、世纪(唐朝)以前,公元13世纪(元代)以后已相当普遍,公元14世纪(明代)以后进入成熟期。现存最古老的土楼馥馨楼,建于公元769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公元16世纪后期至19世纪(明、清时期),烟业的兴旺奠定了永定客家土楼大量的建造而臻于系统成熟的经济基础,从此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建筑工艺炉火纯青。以振成楼、承启楼、奎聚楼、永隆昌楼、裕隆楼、五实楼、福裕楼、环极楼、衍香楼等为代表的土楼,表现出这数百年间土楼不仅规模空前庞大、结构越来越合理、功能越来越齐全、装饰越来越精致,而且建筑风格也多元化趋势发展。永定客家土楼的建筑一直延续至今,

6、并且在历史上随着人口的向外迁徙而辐射到南靖、平和、新罗、上杭等邻近诸县、区,包括非客家地区。比如南靖河坑、田螺坑土楼群的居民,全都是客家人,其祖宗在永定。闽南土楼是客家土楼的延伸。正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郑孝燮所说的“土楼的根在永定,其他地方的土楼是枝”。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客家文化是土楼的灵魂规模宏大的客家土楼,不仅是山区民居建筑类型中的“巨无霸”,称得上是古代民居建筑中的“航空母舰”。其文化内涵也如土楼的群体一样凝重厚实。承载着厚重的客家文化的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其产生、发展与客家民系的源流发展息息相关。客家人在

7、闽粤赣边区开基之地,几乎是人烟稀少的偏僻山区,一方面,民情风俗保留了纯真的中原儒家风范,另一方面,又融合了原著民族的文化,因而使他们成为在文化上有别于其他民族和汉民族其他民系的一个支系。永定客家土楼就是这种文化心理投影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事例。客家人在五次大迁徙历程中形成的聚族而居、崇文重教、敦亲睦族、重视风水等理念在永定客家土楼的建筑结构中都有明显的体现。特别是那些点缀在土楼建筑体之上的“明珠”——楹联,就是儒家忠、孝、礼、义、信,温、良、恭、俭、让思想精髓的最好诠释。比如,“振纲立纪,成德达材”、“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必太分你我

8、?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重法人伦”,等等。在永定,几乎楼楼都有意味深长、工整对仗的楹联,其内容主要体现耕读为本,忠孝仁义等,有些土楼还有众多名人题刻。“崇文重教”在永定客家土楼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因为每一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