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群作品简单分析

高建群作品简单分析

ID:12483907

大小: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7

高建群作品简单分析_第1页
高建群作品简单分析_第2页
高建群作品简单分析_第3页
高建群作品简单分析_第4页
高建群作品简单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建群作品简单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建群作品简单分析高建群先生是“陕西东征”的代表作家,他创作了大量独具特色的优秀作品,对整个文坛具有较大的影响,批评家认为,高建群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是中国文坛罕见的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本文着重介绍分析高建群作品所体现出的风格特点。作为一位引起文坛轰动的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首先,作品具有浓郁的陕北特色。他的作品大多写的大西北。他在陕北呆过三十年,创作风格很大程度上受陕北文化的影响。其次,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特色。他被誉为浪漫主义文学“最后的骑士。”再次,作品有极强

2、的自传性色彩。高建群一生经历丰富,他作品的自传性色彩主要体现在中篇小说中,小说内容多是自己从军经历的正是反映。最后,几部作品之间内容有一定的重复性。前面的几点写作特色是大多数人都做过研究的,再此我只是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谈谈自己的观点而已,至于作品之间内容的重复性,仅是鄙人的观点而已,或许没有多大研究的价值,但我还是想在下面论述高建群作品写作特色时,简单谈一点儿自己的看法。一、浓郁的陕北特色高建群他小时候在陕北长大,他在陕北呆过三十年,对陕北的风俗文化相当了解。他想为陕北高原写部史诗,于是写了“大西北三部曲

3、”的第一部作品——《最后一个匈奴》。最后有相继写了《六六镇》(又名《最后的民间》),《古道天机》(又名《最后的远行》)。现就以这几部作品来简单分析其作品中所具有的的陕北特色:一方面,从人物形象方面来分析。高建群在《最后的民间》修定版的前言中写道:“在这个地球偏僻旳一隅,生活着一群有些奇怪的人们。他们固执,他们天真善良,他们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他们自命不凡以至目空天下,他们大约有些神经质。他们世世代代做着英雄梦想,并且用自身去创造传说。他们是斯巴达克与唐吉可德性格的巧妙结合。他们是生活在这块高原的最后的骑士,

4、尽管胯下的坐骑在两千年前走失……。”《最后的民间》这部书中的主人公是张家山,这段话不仅仅是对张家山的真实写照,我觉得这段话更是对大多数陕北人的写照。在这部小说中,张家山、谷子干妈、李文化一起开了民事调解所,他们想尽办法调节着民间杂七杂八的琐事,比如“生男生女在于男”、“三轮四轮案”、“招夫养夫”等事件。他们对种种事件的热情调节,体现出他们的天真、善良,乃至自命不凡,目空天下,同时又具有英雄传奇色彩。张家山总是觉得自己很重要,认为自己可以调节民间的每一件纠纷,似乎觉得自己可以匡正社会。在《最后的远行》这部小说

5、中,张家山决定一起动身“动女骨”,在动女骨的途中战胜遇到的各种阻碍,也可以体现出张家山的那句“我很重要”。在长篇史诗《最后一个匈奴》中,成功地塑造了杨作新、杨岸乡、黑大头、黑寿山几位陕北男子形象。杨作新努力学习,跟随杜先生加入共产党,国共合作失败后,蒋介石一夜之间反目成仇,对中国共产党人大肆杀戮,杜先生死于北城门口,杨作新回家后,想到妹妹杨蛾子,被休的妻子灯草,想到肤施城北门口杜先生的惨不忍睹,想到“密斯赵”。他觉得对不起太多的人,又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他觉得这个世界没有理论与公正。他善良,雄心勃勃,目

6、空天下,而最后似乎总是脱离不了生活的束缚。《最后一个匈奴》的上卷写父亲杨作新、黑大头的英雄事迹,革命年代的他们英勇,仗义,有着自己英雄梦,他们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杨岸乡的姑姑杨蛾子具有典型的陕北女子形象,她对伤病的爱情可以体现出她豪放大方、执着、敢爱敢恨,同时具有惊人的承受能力等。同时,短篇小说《雕像》里的女贞子、《骑驴婆姨赶驴汉》中的麦凤煌、《大顺店》里的茴香等也都具有陕北女子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从陕北方言、民歌、俚语的运用等方面来分析。这三部作品都大量地使用了陕北方言、陕北民歌、一些俚语。从作家柳青开

7、始,陕西作家开始把方言,民俗融入文学创作,形成陕西小说的特色。高建群笔下的人物说着陕北方言和俚语,唱着陕北民歌,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方言如“圪蹴”、“美气”、“后生”、“心疼”等;民歌如“自从哥哥当红军,多了一个枕头少了一个人”、“我穿红鞋我好看,与你别人球相干”、“半夜里来黎明走,哥哥你就像个偷吃狗”等等;俚语如“女人要风流,红裤带露外头”、“女人豆腐心,谁睡跟谁亲”、“怕怕出有鬼”等等。同时,作品中写到了陕北的剪纸艺术,石刻,窑洞等,这一系列方言、民歌、剪纸等各种民俗的运用,使小说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大

8、量的方言民歌的运用也能体现陕北人的豪放,乐观等特点。或许有人认为陕北民歌、俚语是一种低俗文化,我读作品时也有过这样的感觉,尤其是作为一名陕北人,觉得作家高建群将陕北女子形象丑化了而并非美化,我开始时欣赏不了那火辣辣的民歌,读了完作品认真分析了后,觉得陕北人民的豪放,以及火辣辣的大胆的民歌是陕北人民在当时社会一种心情的发泄方式,是一种自我排遣。在他的作品中时常有斯诺先生的一句话——“人类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