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方言与普通话

民勤方言与普通话

ID:12507608

大小:4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7

民勤方言与普通话_第1页
民勤方言与普通话_第2页
民勤方言与普通话_第3页
民勤方言与普通话_第4页
民勤方言与普通话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勤方言与普通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民勤方言与普通话》导言摘自《民勤方言与普通话》导言关山迢迢,隔不断缕缕乡情;岁月流淌,淘不尽句句乡音。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进程不但没有冲淡、反而深化了人们的这种乡土情结。乡音寄托了喧嚣尘世中人们精神世界的故土情怀,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远离都无法使之泯没。因此,挖掘整理和研究方言,是我们精神的一种内在需求。中老年喜欢,一定是怀旧、恋旧情结。人上了年纪就爱回忆,就爱念旧。家乡故土方言口音正是怀旧的精神土壤,满足了一种地域文化心理的集体意识。青少年喜欢,大约是好奇、喜新本性。时尚元素中,“复古”从来是间隔一段时间反复“重播”的潮流,看看时装就知道,

2、周期大约30年“复古”一次。“崇洋媚外”是前进式时尚,方言则是倒退式时尚。在熟悉的家乡口音中,能听到许多当前流行的本土词汇和闻所未闻的本土旧词汇,前者满足了熟悉、亲切的情感认同,后者迎合了疏离、新奇的认知惊喜。时间箭头两端的语言积淀与变化,从来都是人们对语言的需求。那些“本土老话”,对于青少年说,恰恰是“新”的。客居他乡的人喜欢,一定是剪不断的乡思乡愁作怪。乡音中有童年的记忆,有故乡的温馨,最能寄托乡土情怀。汉语方言众多,作为北方方言区兰银官话的民勤话,在丰富汉语语音和汉语词汇方面,同样在作着贡献。如果以“推广普通话”一刀切,对方言采取打压甚

3、至消灭的态度,绝非科学。秦始皇也只做到了“书同文”,而无法做到“语同音”。现在最牛的语言是英语,照样方言众多。汉语的博大精深,有赖于文言与白话、通用语与方言的共同支撑,甚至外来语、少数民族语也是不可缺少的元素。研究某地方言,展现出的不仅是它的语言特色,更多的是方言区的历史变迁、自然风貌、文化心理、风俗习惯、社会道德等诸多的区域文化现象。那些浸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词语、俗语、习惯用语、歇后语,甚至谜语、童谣,凡举地方特色、风物人情,乃至人民的喜怒哀乐、一颦一笑,恰似一幅巨大的社会生活风情画卷,徐徐展现眼前。一方言是一部历史教科书,它反映出一定地域

4、内的历史面貌。从民勤方言保留使用的一些少数民族词语,我们可以看见民勤历史上汉族同各少数民族杂居生活的影子;从民勤方言各地方言词语杂烩的情况,我们可以认同民勤人口来源于移民的说法。对此,本书《影响民勤方言的因素》中有详细论述,此处不再赘言。饱经历史风雨,今天,民勤仍保留沿用了许多古地名称,其中含有极为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与历史上政治、军事活动有关的:民勤西沙窝中有一系列以“墩”命名的地方,如黑水墩、四方墩、沙岗墩、水池墩、梧桐墩、团墩、天广墩、芨芨井墩、红柳墩等等。“墩”即古代以黄土夯筑的烽燧。历史沧桑,风吹雨打,“墩”早已灰飞烟灭,但这些地名

5、却如一根根钢硬的钉子,牢牢钉在大漠戈壁。它们有规律地呈线状排列,均直接或间接地与长城有关,将其连接起来,清晰地显示出长城在今民勤的大致走向,可作历史学家实地调查的参考。以古代“城”、“堡”、“寨”、“营”等命名的地名,在今民勤星罗棋布。溯其源,早者汉代,迟者明代。其实体或早已废弃,或深陷沙漠,或连遗址也无处寻觅;更多的,今天则完全改变了当初的军事性质,发展成人口聚集的乡镇、村落。如今三角城、重兴堡、昌宁堡、蔡旗堡、红沙堡、大滩堡、中营、西营、花寨、孙指挥、复指挥等等。这些名称的来源与演变,反映出民勤历史上军事斗争的形势及边防要塞的变化。与历史

6、上移民有关的:今民勤湖区红柳园以北的许多村名,多源自《千字文》。如《千字文》中有“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句,相应地就有“秋字号”,后改为“秋成”,今东湖镇秋成村沿用此名。“收字号”,后改为“收成”,今收成乡沿用此名。“冬字号”,后改为“冬固”,今东湖镇冬固村沿用此名。“藏字号”,后改为“苍(藏)厚”,今东湖镇苍厚村沿用此名。“闰字号”,后分为“上润”、“下润”、“东润”,今东湖镇有上润村、下润村、东润村。“余字号”,后改为“余结”,在今收成乡。“成字号”,后改为“成德”,在今西渠镇,原属中渠乡。“岁字号”,后分为“东岁”、“西岁”,今东湖镇西岁

7、村沿用此名。这种名称反映了一种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的迹象。本书《民勤人口源流》和《民勤湖区地名与〈千字文〉》中有详细论述。历代移民影响新移民区的语言,因此,今天我们通过调查了解方言区的方言特征,可以追溯方言区的人口历史源流。本书《影响民勤方言的因素》详细论述了历代移民对民勤方言的影响。此处不再赘言。与屯田有关的:今民勤以“坝”、“闸”、“渠”、“河”等命名的村、乡、镇名比比皆是,其大多为历代沿袭而来的古称。如大坝、六坝、小坝、东坝、头坝、泽家闸、六闸口、西渠、中渠、东渠、外渠、新河、夹河、外河等等。这些名称反映出古代民勤河渠密布,水系纵横的绿洲

8、面貌,同时也反映出民勤农业开发的历史发展线索。二方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记录。民勤地处腾格里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之间,干旱少雨,风沙大。缘于此,民勤方言中便有许多与风沙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