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突破系列. 论述类文本阅读

高考语文二轮突破系列. 论述类文本阅读

ID:12544600

大小:979.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7-17

高考语文二轮突破系列. 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突破系列. 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突破系列. 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突破系列. 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突破系列. 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突破系列. 论述类文本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现代文必考之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高题回眸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第三大题为现代文必考阅读,文本材料为《不可无“我”》,选自《钱谷融文论选》(此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2009年新编)第七篇,试卷选用时有删节。选文围绕“艺术活动,不管是创造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展开论述,内容学生既不十分熟悉,但又不会十分陌生,这样既能保证试题的信度,能达到考查阅读能力的目的,又不致于难为考生。行文层次清晰,考生对文章的思路比较容易把握,阅读难度要比2008、2009年略低,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本大题在题量、题型、分值配置等方

2、面,与2008、2009年基本保持一致。依然是4小题,分别为两道选择题和两道非选择题,共16分;第12、13题仍分别是多项选择(5分)、和单项选择(3分)。选文篇幅为1447字,较2009年的1064字和2008年的1179要长,较2007年的1516字稍短。从整份试卷的文字阅读两考虑,必考阅读的文字量以1200左右为宜;不过,有时1200左右的文章不足以命题,因此1400字左右的阅读量还是可以接受的。在能力层级的考查设置上,分别考查了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符合考纲要求。在具体考点的设置上,则分别考察了对文中重

3、要概念的理解、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对文章思路的把握等,基本沿袭了2008、2009年的命题思路。二、高题回放第三大题: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不可无“我”钱谷融①艺术活动,不管是创造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②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所谓“非

4、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③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④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

5、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的。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创作

6、活动中,决不可无“我”。⑤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他仍应该让人透过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⑥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页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进去,并

7、不就是叫你完全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又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之中,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我”来。所以,在欣赏活动中,也不可无“我”。⑦艺术活动不可无“我”这一特点,可以最鲜明地从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首先要有一个体验

8、的过程上看出来。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但在他提笔之前,必须现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就是在他提笔之后,他的思维过程、创作过程,也还同样是体验的过程。他必须有一种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的感觉,才能进行创作。对于欣赏者来说,他要是不能首先体验创作者所灌注在这一作品中、灌注在他的人物身上的思想感情,他就不能领会欣赏这一作品。而他的领会欣赏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体验的过程,至少是同体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