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及其防治对策

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及其防治对策

ID:12545543

大小:4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7

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及其防治对策_第1页
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及其防治对策_第2页
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及其防治对策_第3页
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及其防治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及其防治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及其防治对策摘要:黄土高原地区既是生态过渡带,又是环境脆弱带。自然和人为因素使得该区土壤侵蚀极为严重。本文通过探讨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类型、分布、动因和危害,提出了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防治对策,可以为该区水土保持和国土整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防治1引言黄土高原西起乌鞘岭,东至太行山,南靠秦岭,北抵长城。该区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地形破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年降水量少而集中,加之近年来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各种因素的叠加使得该区成为我国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

2、的地区之一。统计显示,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面积占了71%,达45.5万平方公里[1]。2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类型和分布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水力侵蚀、风力浸蚀和重力侵蚀。其中以水力侵蚀作用最大,其分布面积最广,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最为严重,也是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来沙的主要途径[2]。因此,水力侵蚀是黄土高原决定性的土壤侵蚀方式。由于黄土高原的特殊性,黄土高原内还存在部分风力侵蚀区[3]。依据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营力、类型、发展趋势在一定区域内的相似性和区域间的差异性,将黄

3、土高原分为3个一级侵蚀区,分别为:鄂尔多斯高原风蚀区、黄土高原北部水蚀风蚀区、黄土高原南部水蚀区。下设25个二级区和10个亚区[1]。3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动因分析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的发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大的方面来说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4]。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和发展的内在条件,人为因素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加剧了土壤侵蚀。3.1自然因素3.1.1岩土性质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地表组成物质为黄土,深厚的黄土土层与其明显的垂直节理性,遇水易崩解,抗冲、抗蚀性能很弱,沟道崩塌、滑塌、泻溜等混合侵

4、蚀异常活跃[2]。黄土从南到北颗粒逐渐变粗,粘结度逐渐减弱,土壤侵蚀模数也相应由南向北逐渐加大。3.1.2地形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质。受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5]。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所以极易形成大规模的土壤侵蚀。3.1.3降水黄土高原地区具有降水集中、强度大、暴雨多的特点。黄土高原年降水量一般在400~600mm,但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雨量的6

5、0%~75%。据测定,每次暴雨所产生的侵蚀量一般在750t/km2,可占全年侵蚀量的40%,甚至高达90%。暴雨侵蚀次数占侵蚀性降水次数的70%以上,因此,暴雨形成的径流是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6]。3.1.4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作用——地震和间接作用——地壳抬升两种侵蚀基面变化。由于黄土的结构疏松,黄土层垂直节理发育,地震引起的滑塌和崩塌现象普遍;地壳抬升引起的侵蚀基面变化,以及因此引起的地形能量变化,是新构造运动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方式。 

6、3.2人为因素3.2.1陡坡开荒、不合理的林木采伐黄土高原地区绝大多数是自然地理条件很差的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低,人口增长速度快,为解决起码的粮食及温饱问题,不惜毁林开荒,陡坡耕种。黄土高原长期以来盲目毁林毁草垦荒,陡坡耕种,导致改地区地区土地生产力逐年下降,水土流失严重;高强度、集中连片的樵采使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植物群落迅速退化,从而导致了土壤侵蚀的加剧。3.2.2过度放牧过度放牧不仅毁坏林草植被,而且增加地表粗糙度,造成土壤易被冲蚀。3.2.3各项工程建设中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该地区管理部门对植被

7、保护的重要性和生态重建的难度认识不足,没有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任意开采挖掘,破坏林草植被,造成新的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此外,工业生产过程中随意排放和丢弃“三废”,危害林草生长,也加速了土壤侵蚀,特别是随着人口迅速增长和大规模的生产建设活动,生态恶化还在扩展[7]。4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的危害4.1土壤肥力降低、土地退化严重在黄土高原常年平均流失的16亿吨泥沙中,含有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吨,这就使黄土地生产能力大大降低,甚至失去生产能力,从而导致和加剧贫困;同时人口大

8、幅增加,毁林开荒,进一步加剧了土地的退化。土壤侵蚀致使土地日益瘠薄,而且使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地的透水性、持水力都下降,加剧了干旱的发展[3]。4.2农田破坏更加严重由于水土流失的加剧,致使黄土高原沟壑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其沟壑密度一般在2~5km/km2以上,有些地方可达6~8km/km2以上,切割深度可达100~200m以上,地面裂度多在20%~50%左右,最高可达65%以上,这就意味着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农田面积被支解得越来越小,农田破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