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分层导学案

《阿房宫赋》分层导学案

ID:12623205

大小:4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8

《阿房宫赋》分层导学案_第1页
《阿房宫赋》分层导学案_第2页
《阿房宫赋》分层导学案_第3页
《阿房宫赋》分层导学案_第4页
《阿房宫赋》分层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阿房宫赋》分层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师课题《阿房宫赋》课型新授逦迤()锱铢()架梁之椽()庾之粟粒()横槛()不霁()何虹妃嫔()尽态极妍()管弦呕哑()3.翻译课文(要求:逐字翻译,能写出字义、词义和句义)二、能力提升部分:1、划分结构,概括大意。一(1—2):由到,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二(3—4):由及,铺写秦始皇骄奢淫逸,终于导致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分析第一段(一)补充解释:1六王毕,四海一一:数词作动词,统一。2骊山北构而西折而:表顺接的连词。北、西:名词作状语。走:达。3各抱地势抱:适合,随着。4

2、盘盘焉焉:……的样子。5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量词,座,所。6复道行空行空:横跨半空。7不知西东西东:互文见义,指各个方向。8歌台暖响响:声响,指歌声和乐声。9而气候不齐而:然而。气候:天气(风雨晴雪),指情况。齐:相同。(二)分析内容:1前四个3字句:写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2第二句:从全景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3第三四句:写阿房宫依山水而建,突出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4第五句:由实写楼阁、廊檐到虚写长桥复道。5第六句:用夸张、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来陪衬它的宏大宽广。分析第二段。教学目

3、标知识与能力: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过程与方法: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教学重点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教学难点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达标部分:1.杜牧(803~852),字,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人、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

4、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2、“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才形成。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

5、。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2.读准下列字音,同时读顺全文。阿房宫()廊腰缦回()囷囷焉()蜂房水涡()媵嫱()梳晓鬟()剽掠()鼎铛玉石()高二语文分层导学案班级:时间:课节:(一)补充解释:1辞楼下殿辞:离开。下:走下,名词作动词。2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3朝歌夜弦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晚。弦:名词作动词,弹弦,奏

6、乐。4为秦宫人为:成为。5绿云扰扰,梳晓鬟也绿云:黑发。6雷霆乍惊乍:突然。7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动词,往,到。8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9齐楚之精英精英:出类拔萃的人。10金块珠砾块、砾:名词作动词,当土块、当石子。(二)分析内容:1第一句:照应“六王毕,四海一”。2第三句:写宫人梳妆打扮,着力表现其明艳动人。3第四五句:写宫人的凄惨生活,揭示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4第六七句: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被践踏。5小结: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靡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分析第三段。(一)

7、补充注释: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心:心意,意愿。2秦爱纷奢纷:多,繁华。3人亦念其家念:顾念。4奈何取之尽锱铢奈何:怎么,为什么。5多于南亩之农夫于:比。南亩:田间。6多于周身之帛缕周:全。帛缕:借代衣物。7戍卒叫,函谷举举:被攻占。(二)分析课文:1前四句:对比人心事理,质问秦统治者的贪婪与残暴。2第五句:比喻、排比,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3第六七句:写“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4小结:由描写转入本段的议论抒情,逐渐显示文章旨意。四、分析第四段。(一)

8、补充注释: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名词作动词,族灭。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如果。爱:爱护。3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递:传递。为:做。4谁得而族灭也得:能够。5秦人不暇自哀哀:哀叹。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