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ID:1263144

大小:2.81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7-11-09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_第1页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_第2页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_第3页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_第4页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请书学校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校主管部门:安徽省教育厅中心名称: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负责人:李俊中心网址:http://jcyxy.ahmu.edu.cn/sfzx/学校管理部门电话:教务处0551-65161235申报日期:2014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制填写说明1.申请书中各项内容用“小四”号仿宋体填写。2.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1.基本情况实验教学中心名称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部门安徽医科大学中心主任姓名李俊性别男年龄54专业技术职务教授(二级)学位博士手机号码13505698633

2、主要职责全面负责实验中心的建设、运行与发展,主要职责是:1.制定实验中心的整体发展思路、建设目标及改革方向;2.负责中心实验室建设的资源配置;3.负责师资队伍及学科建设;4.组织并实施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工作(包括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实施、质量控制及课程改革等);5.负责中心的行政工作。工作经历一、学历背景1.1979-1984安徽医科大学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2.1987-1991安徽医科大学药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3.1992-1996安徽医科大学药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二、工作简历198

3、4年毕业后留安徽医科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1997年破格晋升为药理学教授,1999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历任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副校长。现任安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作为安徽省模范教师(1998)、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9)获得者,多年来为本科生主讲《药理学》、《基础与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新药研究与开发》、《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课程,是《药理学综合实验及技能》课程负责人,每年指导10-15名本科生开展“抗炎免疫药物”探索性实验。作为国家教育部首批骨干教师(

4、2001)、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名师(2006),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临床药理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药学)、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项目的建设工作。获得过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主持9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主编和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等26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余篇。作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00101,2009)”、“安徽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93423,2010)”主要研究方向为抗炎免疫药理、肝脏药理、临床药理、天然药物活性成分。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

5、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安徽省博士点、攻关课题等课题20余项,总研究经费达1000余万,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5项科技成果奖励。教研科研主要成果(科研成果限填5项)一、教学成果1.多科性办学条件下地方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安徽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安徽省教育厅,2013.10;排名第一。2.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药学),教育部、财政部,2013.9;主持。3.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卫生部,2012.10;主持。4.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实践,安徽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安徽省教育厅,2008.1

6、2;排名第一。5.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中心的临床药理学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安徽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安徽省教育厅,2008.12;排名第二。6.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安徽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安徽省教育厅,2008.12;排名第二。7.医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安徽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安徽省教育厅,2005.3;排名第一。8.临床药动学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安徽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安徽省教育厅,2005.3;排名第二。9.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临床药理学》,教育部,2013.4;主持10.国家级教学团队(临

7、床药理学教学团队),教育部、财政部,2009.8;主持。11.国家级精品课程《临床药理学》,教育部、财政部,2008.9;主持。12.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奖(药学),教育部、财政部,2008.9;主持。二、科研成果1.“药动药效学定量方法在心血管药物中的应用研究(2010-2-R2)”,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0;排名第二。2.“来氟米特对实验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2008-3R2”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8;排名第二。3.“艾灸抗炎免疫作用机理的研究(2000-3-R3)”,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2;排名第三。4

8、.“白芍总苷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理研究(97-1-02-2)”,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7;排名第二。1.“海马内微量注射褪黑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