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技信息简报

林业科技信息简报

ID:12633264

大小:7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8

林业科技信息简报_第1页
林业科技信息简报_第2页
林业科技信息简报_第3页
林业科技信息简报_第4页
林业科技信息简报_第5页
资源描述:

《林业科技信息简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情报中心文稿林业科技信息简报4(总第112期)新疆林科院科管处情报中心2009年4月12009-4-26情报中心文稿林业新闻全国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近日,全国森林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70)等13个技术委员会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复成立。4月14日,国家林业局在京召开这13个全国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这13个全国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1.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森林认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全国森林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全国森林公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全国防沙治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与经营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6.全国森林

2、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7.全国营造林标准化技术委员8.全国林业信息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9.全国林业生物质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0..全国湿地保护标准化委员会11.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林业能源管理分技术委员会12..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结构用木材分技术委员会13..全国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鲜切花分技术委员会。《国农林业局信息办》2009.4.14森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综述一、国内外森林碳汇的研究进展测定森林碳平衡和碳汇的方法主要有样地清查法、涡度相关法、箱法。Valentini等利用涡动相关法研究了欧洲森林二氧化碳通量的变化,发现不同纬度森林生态系统的二氧化碳通量具有显著的差

3、异。随纬度的增高,森林二氧化碳碳汇的功能减弱,甚至成为大气二氧化碳的源。Aubient根据比利时Ardennes地区针阔混交林15个月的观测资料得到碳固定量为0.6kg·m-2·a-1。森林的二氧化碳通量特征存在日变化、季变化、年变化与不同发育阶段变化。我国科学家方精云等利用野外实测资料,结合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推算了我国50年来森林碳库及其动态变化,并分析了中国森林植被的二氧化碳源/汇功能。刘国华等、周玉荣等、王效科等分别利用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碳贮量进行分析后指出,我国森林正起着碳汇的作用,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为92009-4-26情报中心文稿28.11P

4、gC,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碳贮量为3.26~3.73PgC,占全球的0.6%~0.7%。二、碳储量及其碳汇功能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陆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碳储量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有代表性的文献来看,还存在以下不足。1.研究的规模和尺度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全球尺度和国家尺度,一是局部典型的陆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而对于中尺度或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汇功能的研究却较少。2.研究的精确问题:不同学者在不同的时间、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差异较大。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的估计有多种结果,如5.41GtC(赵士洞等)、4.4

5、5GtC(方精云等)、3.72GtC(王效科)等。3.研究方法和手段问题:森林生物量的测定以经典的手工方法为主,整体上不重视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对于区域尺度的森林生态系统碳的源汇变化监测还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方法。4.数据等信息的标准化问题:由于森林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在生物量和碳库的估测中所使用的数据还不够全面和完善,各种估计模型及其使用的参数并不一致,无统一标准。5.动态机制问题:森林生物量、碳源/汇时空格局形成的生物地理学机制是什么?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调控机理和人为因素的驱动机制是什么,其生物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机制是什么?森林退化、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森林生态系统碳的源/汇变

6、化关系研究等方面,目前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6.“碳汇”贸易问题:在国际范围内,发达国家通过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造林资金或技术等可将其排放数额通过贸易形式减轻或转移,即所谓的国际“碳”贸易。对这类以吸“碳”为目的的森林如何进行经营管理与核算?我国目前针对该类问题的专门研究并不多见。三、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展望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最主要部分,也是生态系统中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对全球碳平衡和减缓气候变化进程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碳汇功能的研究已日益深入,在研究方法上还要不断改进、完善和创新,在研究内容上将日益丰富和深入,使研究结果尽可能真实地反应自然状况,

7、为准确预测未来的全球变化及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在具体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时,还必须考虑土壤的碳储量。在当前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研究成为生态学中的最前沿与热点问题的条件下,将要求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通过多学科的介入、联合和渗透,向更高层次的综合、集成研究发展,研究成果将会更能反应森林实际状况。《中国林业》2009.3A林木保护基于神经网络的农业病虫害损失预测病虫害经济损失评估系统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