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习俗史之明代习俗概述

明朝习俗史之明代习俗概述

ID:12638034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8

明朝习俗史之明代习俗概述_第1页
明朝习俗史之明代习俗概述_第2页
明朝习俗史之明代习俗概述_第3页
明朝习俗史之明代习俗概述_第4页
明朝习俗史之明代习俗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朝习俗史之明代习俗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明朝习俗史之明代习俗概述发布时间:2009-6-6  阅读次数:305  字体大小:【小】【中】【大】明代习俗概述  明代是中国封建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发展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出身贫贱,起于民间的朱元璋,削平江南群雄,遣师北伐,推翻元朝,创立大明王朝,恢复汉族正统之后,鉴于前朝元代统治者实施的民族高压政策的失败,汉民族遭受的痛苦境遇,为了消除蒙古的异族影响,巩固朱氏的万世统治地位,自拟于汉唐后续者,承袭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的传统治国思想,将礼(礼制、礼仪、礼教)作为教化治理天下与统治人民的有效手段。他说礼

2、者,国之防范人道之纲纪,朝廷所当先务,不可一日无也.并认为时于先王之道,酣溺胡虏之俗,制度疏阔,礼乐无闻是元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历代统治者之所以奉行所谓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的准则和规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风尚的变迁与礼制的盛衰二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而粗识四书六艺的朱元璋不仅看清了这一点,而且还力图恢复这种传统的社会模式。所以在开国初期,他就强调指出,古者帝王之治天下,必定礼制,以辨贵贱、明等威。是以汉高初兴,即有衣锦绮縠、操兵乘马之禁,历代皆然。近世风俗相承,流于僭侈,闾里之民,服食居处与公卿无异,

3、而奴仆贱隶肆侈于乡曲。贵贱无等,僭礼败度,此元之失政也。他把生活方式的贵贱差别,看成国家兴亡的大事,因而为了建立贵贱之别,望而知之的有序、有制、有度、有数的等级社会,他制定了严格的礼法等级制度,企图人为地控制社会生活及风俗的发展演变。社会成员无论贫富、举凡衣食住行、婚嫁丧祭、文化娱乐、宗教信仰,都要依照等级身份,按礼行事。各等级标准之间有一条重要原则,就是上可以兼下,下不可以僭上。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朱元璋及其后续者的这一做法,虽有它的历史传承性,但也有其时代社会发展的时尚性与嬗变性特点,这是明代社会习俗不同

4、于以往的。  关于明代社会习俗的变化,根据服饰、房舍、器用、婚娶丧葬等风尚的日趋奢侈,可划分为初期、中期,末期三个阶级,自洪武至宣德(1368-1435年)为初期,正统至正德年间(1436-1521年)为中期,嘉靖至崇祯(1522-1644年)为末期。以社会风气而言,明朝初期,在礼法控制下,物质生活俭朴,价值观念守成,精神生活沉闷,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社会生活多依礼而行,社会风俗俭朴淳厚,统治者企求的贵贱有等的社会景况已初见成效。明代中期则是浑厚之风少衰,社会渐趋奢侈。到了明末,则是华侈相高、僭越违式的社会

5、。虽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程度有别,以致物质变化略有先后,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重本抑末的传统观念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道德规范,受到冲击,出现了社会生活冲击礼法并反礼法的趋势,而且愈演愈烈,表现出不平衡性,一般是城市先于农村,沿海先于内地;地区越是偏僻落后,受礼法的禁锢就越深。从文献记载看,明末社会生活的反礼法趋势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普遍性。二是超越性。越礼逾制的不但有皇室贵戚、封疆大吏、富户豪民、庶人百姓,就连历来身份低贱的优伶奴仆,也敢藐视礼法。而大吏富户豪民又是违制的发轫者,使社会生活的反礼法有由

6、上而下的趋向。三是并发性。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反礼法同时发生,说明社会生活对礼法的冲击,已由表层的物质文化渗透到深层的精神文化。社会上的确出现了一股去朴存艳、好新慕异的风俗习尚。各种畸形社会丑恶现象也有膨胀和发展,结果,寻致封建末世种种危象的并发和滋生。一个时代的习俗,既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事象,也是该时代的社会群体行为。具体而论,习俗,系指社会的礼仪习尚与民风世俗。其礼仪习尚多由社会上层统治集团因制遵礼而习其仪,以示尊崇,以明教化;至于民风世俗,则纯属社会下层民人,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行为规

7、制与世风时尚。习俗的形成、沿袭、发展与演变,不仅是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使之然,而且是衡定社会总体发展水平与文明状况的重要标志。  通观明代社会习俗的沿革与变更,且由此剖析社会发展的种种因由,再用天崩地解四字来概括其时代风貌、人心向背、世风趋势与历史走向,当不为过。然而,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时代,毕竟创造过社会高度的文明,展现过封建时代历史的最后的辉煌,这其中,社会习俗的形成与沿袭,则起着社会进步的助推器和社会教化文明之师的积极作用。至明中叶以后,政治的腐败与经济的繁荣,恰似一对虎兄豹弟的孪生兄弟,既

8、矛盾又共存,既交相作用又互为浸袭。致使世风大变,人心不古。新的社会群体的形成与习俗风尚、价值观念的奇特,则加速了社会的突变。因此,这一时期社会习俗的发展与演变,对旧制度大厦起着助爆器和新时代先行之师的双重作用。这一切,又为后来清代社会重建、整合提供了前车之鉴,成为最好的无言之师.  (一)习俗与社会政治  在明代社会习俗的形成、沿袭、发展与演变过程中,政治(包括统治者、执政者、政治制度、政治思想等)自始至终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