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

ID:12642964

大小:8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8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_第1页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_第2页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_第3页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_第4页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科语文课题3、星星变奏曲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了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成就。2.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过程方法1.学习朗读朦胧诗歌的技巧,学会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2.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3.仿照诗歌结构,开展诗歌写作的活动。情感态度1.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2.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教学

2、重点1.了解朦胧诗的审美特征。2.理解“星星”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和信念。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配乐播放星空的画面)仰望天上的星河,你曾想起过什么?是想起过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星河里散步?还是想起过嫦娥在月亮里望着星星飘过而有着难言的寂寞?有一位诗人,仰望星河,在这里诉说情怀.让我们伴着星星伴奏曲的旋律,走近诗人江河的《星星变奏曲》二.介绍朦胧诗派及作者多媒体展示:1.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

3、、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等为代表的——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食指(郭路生)、芒充(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朦胧诗—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

4、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观看画面,聆听音乐进入情境自由阅读教师出示的助读资料了解朦胧诗派音乐美图片美和诗歌美的结合,为课堂营造浓浓的氛围积累一些文学常识,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一些背景,进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2..作者简介: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

5、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三.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学生听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提示:《星星变奏曲》抒情细腻,意境优美。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构成.每一节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起头,具有一气呵成的气势和浓郁的诗意氛围。朗读时要感情饱满,注意音量、语速和诗歌内趋力的和谐。2.学生参考课本后播音员丁建华所谈的朗读感受。自由诵读全诗,体会诗中的情境意蕴。3.

6、思考交流:(1).诗歌是否有相似或反复的诗句?提示:这些诗句就是结构标志,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诗句之间是否有不同之处。(明确——“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和“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构成反复句。)(2).分析上述句式,强调前一诗节是肯定结构,而后一诗节是否定结构。(3).请学生划出诗歌中出现的物象,思考它们有什么不同.四.具体赏析1.第一诗节多媒体出示要求:(1)请学生有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找出其中具体的物象,阐述自己喜欢的理由(2)这些物象

7、有什么共同点?(3)他们象征了什么?教师适当总结:(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

8、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了解作家及作品听读感知诗歌内容参考课后的朗读感受自由诵读诗歌思考相关内容集体交流读诗句找意象说理由在老师配乐泛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情感冲击,让学生很快进入诗歌的意境,通过相关问题的设计学生可以很快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阅读感受出发,在赏析诗歌优美语言的同时,理解诗歌的意象,及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