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ID:12670391

大小:1.21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7-18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_第1页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_第2页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_第3页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_第4页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向东  教授,女,博士生导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主要经历1963年7月生,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专业和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3年曾赴日本歧阜药科大学分子生物实验室作访问学者。1983年留校任教以来,一直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现任中国药科大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药学组成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保健食品评审委员,中国药学会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工业生物化学与

2、分子生物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海洋药物委员会理事,江苏省抗衰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药物生物技术》、《食品与药品》等杂志编委。主要科研工作简介Ø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生物新药研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和衰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Ø课题资助情况在以上研究领域已主持完成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江苏省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8项。目前正主持“十一五”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等项目6项(如下)。1.抗癌候选新药YCP的临床前研究(国家“十一五”863项目,编号2006A

3、A090302,2006.12-2010.12,负责人)2.抗肿瘤海洋真菌多糖YCP靶向性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672479,2007.1-2009.12,负责人)3.海洋真菌多糖YCP与巨噬细胞结合的靶点及其信号转导途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873201,2009.01-2011.12,负责人)2.抗肿瘤海洋真菌多糖YCP靶向性机制研究(博士点基金,编号:20060316001,2007.1-2009.12,负责人)3.非天然氨基酸定点改构技术平台的建立及其应用(国家“十一五”863项目,编号2007AA02Z101,20

4、08.1-2010.12,子课题负责人)4.聚乙二醇化恩度的研究(江苏先声药业委托项目,2007.9-2010.12,负责人之一)Ø完成的主要科研工作及获奖情况长期从事生物新药的研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及衰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主持完成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江苏省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8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主持研发的“卡介菌多糖胶囊”、“蕲蛇酶注射液”已获国家新药证书;申请发明专利12项(已授权6项);发表科研论文120余篇,被SCI收录30多篇,出版专著8部。荣获第四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

5、师奖”,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高校“红杉树”园丁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获IGEM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铜奖(指导老师)。为国家精品课程《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负责人,江苏省精品课程《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负责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Ø研究生培养情况已培养硕士研究生71名,博士研究生21名。刘景晶教授研究工作经历刘景晶,52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眼科学会会员。曾被评为江苏省“六大”

6、人才高峰人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第六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2006年“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国家提名奖。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医药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成果奖等多项荣誉。主要研究(1)在美国NorthTexas大学医学中心做博士后工作期间,在世界上首次从人视网膜发现了一种新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83,基因序列首先在国际基因库登录,并于1999年在InvestOphthalmolVisSci.以第一作者发

7、表(IF5.2)。(2)以刘景晶为主完成的抗癌药—门冬酰胺酶,已收载于2000年版中国药典,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以刘景晶为主完成的“酶法生产丙氨酸”项目也在省内企业实现了产业化生产,获得国家医药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了“用基因工程菌酶法生产D-对羟基苯甘氨酸”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苏科鉴字[2002]第321号;排名第一)。(3)在技术创新方面,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微基因药学”的学科设想,沿该研究思路开展了与重大疾病相关的一系列微基因药学相关技术研究,完成了微基因药物制备技术平台研究的“863”项目,建立了“微基

8、因药学”相关的技术平台,并被学校确立为“211”工程重点支持的研究方向。(4)建立的以微基因药物为研究方向的研究团队承担了多项国家“863”计划课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