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

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

ID:12679876

大小:44.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7-18

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_第1页
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_第2页
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_第3页
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_第4页
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_第5页
资源描述:

《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玉米淀粉生产工艺玉米淀粉生产工艺操作规程编号:版号: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目  录一、    清理工序二、    浸泡工序三、    玉米破碎与胚芽分离工序四、    精磨及纤维洗涤工序五、    淀粉与麸质分离工序六、    淀粉干燥工序七、    榨油工序八、    蛋白粉干燥工序九、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十、附录:玉米淀粉生产工艺流程图一、清理工序为了生产高质量的淀粉,必须对玉米原料进行清理,我们采用干法和湿法相结合的方法,使玉米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净

2、化。1、清理工艺指标及参数1)清理筛工艺参数  分离小杂效率≥65%分离大杂效率≥90%  风选除杂率≥60%筛孔不堵塞率≥80%  大杂中含粮≤3%吸风道风速6—8M/S  碎玉米≤3%小杂中含粮≤0.5%  清理后玉米含杂≤0.3%2)去石机工艺参数  砂石去除率≥90%  砖瓦、炉渣、泥块去除率≥60%  除去砂石中含粮粒数≤100粒/Kg3)去石旋流器工艺参数  石子去除率≥95%  石子中含粮粒数≤50粒/Kg2、操作规程1)开机前应检查振动筛、提升机是否正常;2)漂浮槽放入工艺水并确定流量;3)然后开机均匀下料。3、注意事项1)在运转中应及时清理去除

3、物,以免发生堵塞现象;2)避免送料系统缺水。二、浸泡工序为了使玉米适合淀粉生产加工的需要,必须通过浸泡软化玉米,降低籽粒机械强度,分散玉米胚体内的蛋白质网削弱保持淀粉的联结健,浸出玉米可溶性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和清洗玉米,以达到加工顺利进行的目的。1、浸泡工艺指标及参数1)H2SO3浓度0.25—0.35%2)一般玉米浸泡温度50±2℃3)干燥霉变玉米浸泡温度50—55℃4)稀玉米浆浓度≥2.5Bé,SO2<0.03%5)浸后玉米酸度≤70ml(0.1N.NaOH溶液滴定100克玉米干物)6)浸泡时间48—72小时7)浸后玉米水份42—45%8)浸后玉米可溶

4、物2—3%9)浸玉米用手指挤开,手感较软。2、操作规程1)浸泡罐上完料后,距罐顶部1.2米导入浸泡液,并高出玉米面20公分以上,开始单罐循环,升温50±2℃保温。2)浸泡用H2SO3调整到SO2含量0.25—0.35待用。3)采用全封闭逆流浸泡,料罐程序如下:第一天:08∶00 1号罐投料    加新酸20∶00 2号罐投料加新酸第二天:08∶00 3号罐投料    加新酸20∶00 4号罐投料    加新酸第三天:08∶00 5号罐投料5号←1号←新酸20∶00 6号罐投料6号←2号←新酸第四天:08∶00 7号罐投料7←6←5←4←3←2←11号出料7号排浆

5、  新酸20∶00 8号罐投料8←7←6←5←4←3←22号出料8号排浆  新酸第五天:08∶00 9号罐投料1←8←7←6←5←4←33号出料1号排浆  新酸20∶00 2号罐投料2←1←8←7←6←5←44号出料2号排浆  新酸第六天:08∶00 3号罐投料3←2←1←8←7←6←55号出料3号排浆  新酸20∶00 4号罐投料4←3←2←1←8←7←66号出料4号排浆  新酸3、注意事项1)过于干燥或病变、霉变的玉米浸泡温度为50—55℃温度过低浸泡效率降低,杂菌易生长繁殖;温度过高(如超过55℃)就会抑制乳酸菌的繁殖;超过65℃,淀粉糊化、蛋白变性,造成

6、分离困难。严重影响收率和质量,造成生产事故,应杜绝这类现象发生。2)质量正常的玉米只需浸泡50小时左右,硬质玉米需要较长的浸泡时间,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否则蛋白质网分散程度差,淀粉与蛋白分离困难,也影响淀粉收率。储存时间久的玉米较新玉米难浸泡。3)SO2对蛋白质网的分离作用,主要是由于其还原性;其次是酸性,其分散作用随SO2浓度的增高而增强,SO2浓度≤0.1%时,不能产生足够的分散作用,SO2浓度在0.35%以上时,能抑制乳酸菌发酵,使玉米颗粒不能很好软化。4)玉米浸泡过程不仅是物理的扩散过程,更重要的是乳酸发酵过程,乳酸菌繁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浸泡后玉米的加工

7、性能,但也应避免乳酸菌过度繁殖。三、玉米破碎与胚芽分离工序玉米通过浸泡后具有较高的弹性,胚芽、胚乳和表皮之间的联结减弱,经过破碎,将胚芽分出,为下工序精磨作准备。1、玉米破碎工艺指标1)进磨玉米水份42—45%2)进磨玉米与工艺水之比约为1∶1.5~2.53)一次破碎齿盘间隙25—30mm,破碎粒度5—8瓣、整粒率<1%、浓度7—9Bé、漩离胚芽率≥95%、释放淀粉25—30%、破碎胚芽≤0.5%,连结胚量≤0.13%。2、胚芽分离工艺指标1)3#大中小发表于2007-11-615:11 只看该作者胚芽旋流器进料压力≥0.5Mpa2)一级旋流器溢流口流出量占进料

8、量的20%二级旋流器溢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