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与宗教的超越性——以中国诗禅的圆融之境为例

论文学与宗教的超越性——以中国诗禅的圆融之境为例

ID:12685958

大小: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8

论文学与宗教的超越性——以中国诗禅的圆融之境为例_第1页
论文学与宗教的超越性——以中国诗禅的圆融之境为例_第2页
论文学与宗教的超越性——以中国诗禅的圆融之境为例_第3页
论文学与宗教的超越性——以中国诗禅的圆融之境为例_第4页
论文学与宗教的超越性——以中国诗禅的圆融之境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学与宗教的超越性——以中国诗禅的圆融之境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文学与宗教的超越性——以中国诗禅的圆融之境为例论文学与宗教的超越性——以中国诗禅的圆融之境为例论文学与宗教的超越性——以中国诗禅的圆融之境为例论文学与宗教的超越性——以中国诗禅的圆融之境为例论文学与宗教的超越性——以中国诗禅的圆融之境为例论文学与宗教的超越性——以中国诗禅的圆融之境为例论文学与宗教的超越性——以中国诗禅的圆融之境为例成鸿2010年第11期.总368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700】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0)11—0252—02摘要:宗教和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宗教与文学的共通关系有助于更好地

2、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本文以中国禅宗与古典诗歌为例,从诗与禅的圆融之境~一融主客,超时空,齐生死,分析宗教与文学的共同精神.认为宗教与文学最本质的共通点在于:二者都体现了人类精神的超越和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关键词:禅宗诗歌超越宗教与文学作为人类精神的产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与文学的共通之处,最重要的不在于语言,题材,形象,手法,甚至注晕主观精神,直觉感受等方面.而在于它们拥有共同的本质和精神——对此岸的超越和对人性的终极关怀正如德国哲学家狄尔泰所说的:”在宗教信仰巾能在与不可见的对象中寻求最高和绝对有效的最高的效应价值.从中寻求一切幸福和喜悦而在诗中.人的灵魂能从现实的

3、重负下解放出来.同时又向灵魂显示现实的意义.”【m一流的文学不仅仅是优美的语言或动人的故事.而是人类对存在之困惑的思索,对人生之意义的追寻,埘心灵之痛苦的慰藉因为”艺术的本质在其本质深处是一种神圣使命.他是由人生存的基本要求所派定的,这种要求是:人必得生存于真之无蔽和神圣关怀之中以区别于非人之存在就此而言.艺术的本质是在生存论机制中被注定的,艺术学(诗学)必得在生存论视野中而非美学视野中来展开”[211P3J)宗教即是存在的也是审美的.文学即是审美的也是存在的真正的宗教信仰和一流的文学作品.都是对存在和审美的超越.对人性的深切关怀那么宗教与文学的超越性具体是如何实

4、现的呢?以中国的禅宗思想和古典诗诗学为例.禅与诗的至高境界都是圆融之境.而圆融之境体现的正是超越的精神.具体表现为超越主客,时空,生死等方面.融主客在诗禅的圆融之境中.都是物我不分,内外相通,情景交融.禅的圆融之境.是山即是山水即是水,没有外界对内心的冲撞也没有内识对外界的裁剪.人与山水相遇相容.是云在青天水在瓶的各得其所,悠游自在诗的圆融之境是水月相融,人镜相映.不可凑泊.玲珑圆融在此主客不分之境,翠竹黄花随处是禅,春草池塘随处是诗我即是物.物即是我.与翠竹摇曳,同黄花绽放,与细草荣枯,共绿水缠绵.正如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中所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世多不解此

5、语为工.盖欲以奇求之耳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1310”41)超时空.在禅的圆融之境,”无边刹地,A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移于当念”,时间的焦虑被克服了,没有往昔的遗憾电没有未来的担忧.当下就是一切.瞬间就是永恒.正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4Xm2)在诗的圆融之境,天地往还,古今穿梭,正如《二’一四诗品》的最后一品——流动,所说:”若纳水辖,如转丸珠.夫岂可道.假体如愚.荒荒坤轴.悠悠天枢.载要其端,载闻其符.超超神明,返返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个体生命与自然存在融为一体,小我在大我中实现

6、了超越,人在珠光相映,水月相忘的圆融存在中身世两忘.正如清人张商言所说:”流水今Et,明月前身,余谓以禅喻诗.莫出此八字之妙”也正如王维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没有了时空的焦虑.无论是水穷处还是云起时.都是一样的美丽风光,悠闲心情.参禅与作诗缓解了人面对时空局限的痛苦焦虑.让人存精神领域中实现了时空的自由超越齐生死禅的圆融之境没有生死的分别和忧惧.生命的每个时刻,每种境况都是A然美好的生活本身就是诗歌.生之喧哗,死之寂静都充满了旖旎的诗情禅的许多公案颂古本身就是美丽的诗篇:”秋来黄叶落.春到花便开”[410:303).生命是一个自然的流转,必因叶落悲秋,

7、无需为花开伤春.”落叶已随流水去,春风未放百花舒.青山面目依然在.几日横陈对落晖.”H叶落携着生命的逝去.花开带着生命到来.生死来去只是生命的各种自然形态.形体终将消亡.而生命的真如却像青山,落晖一样依然存在.“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红花白发,生死流转,无需为生命的开放零落而惊诧感伤,色相本空,性命本寂.在生命的空寂中.自有勃勃生机在自在滋长,花开叶落,虫鸣鸟喧,空而非空,寂而非寂.正如皎然的《禅思》所言:”空何妨色在,妙岂废身存?寂灭本非寂.喧哗曾未喧”在禅的圆融之境,生亦何忧,死亦何惧.声

8、色动寂,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